鋼鐵行業盈利之困:一邊整合一邊虧損
中國鋼鐵行業未來該去往何處?
中國鋼鐵行業的盈利壓力越來越大。
根據此前中鋼協發布的數據,今年10月份,77家重點大中型鋼鐵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2712.8億元,環比下降3.48億元;實現產品銷售收入2900.6億元,環比下降7.13%;實現利潤13.75億元,環比下降65.2億元,降幅82.59%。
據了解,近幾年來,我國鋼鐵業經歷了不少大手筆的重組整合,打造了一系列區域性的鋼鐵集團。然而,在不斷“做大”的同時,鋼企的實際盈利能力卻沒有隨著重組而明顯提升。在經濟發展轉型時期,鋼鐵業也面臨著重新定位、轉變發展模式的考驗。曾經的外延式重組并非行業的救贖之路,發揮自身優勢、提高核心競爭力的內涵式成長才能實現“做強”的目標。
目前,我國已經形成了多個區域性的鋼鐵集團,整合了一批中小鋼企。與此同時,一些鋼鐵大省也通過出臺扶持政策,鼓勵省內鋼鐵企業實現重組。
作為全國鋼鐵產業結構調整的唯一試點省份,山東省計劃在“十二五”期間將鋼鐵產能壓縮1000萬噸以上,總規模控制在5000萬噸;沿海鋼鐵產能比重提高到43%以上,高檔鋼材比例達到30%以上;鋼鐵冶煉企業數量由目前的21家減少至5家到6家。繼山東之后,山西省也推出整合規劃,計劃到2015年全省200多家鋼企保留到10家以內。同時,太原鋼鐵通過聯合重組,將產能由1000萬噸左右提高至3000萬噸,約占山西鋼鐵產能的67%。
一方面是各地加快對鋼鐵行業的整合,另一方面呈現的卻是鋼鐵企業盈利節節下滑的窘迫局面。
事實上,我國鋼鐵產業已經到了轉型的關鍵時期。世界鋼鐵協會主席、鞍鋼集團總經理張曉剛指出,發達國家市場化成熟度高,遇到經濟低速,調整產量即可渡過,但是中國不同。中國鋼鐵業產能高速增長是不可持續的,進入經濟調整期后,必然要有結構調整。
從目前來看,鋼鐵業通過重組整合固然可以實現規模效應、提高產業集中度,但是行業所面臨的深層次問題卻仍未能得到良好解決。產能過剩、供需失衡已經成為困擾我國鋼鐵業發展的首要問題。尤其是面對下游行業增速下滑、需求疲軟的情況,鋼鐵業供大于求愈發嚴重。此外,由于資源壟斷所帶來的生產高成本也是影響行業發展的桎梏。鋼鐵上下游產業鏈利潤分配嚴重失衡,上游礦山憑借資源優勢享受暴利,持續高位的礦石價格則直接擠壓了下游鋼鐵制造企業的利潤空間。張曉剛也呼吁,所謂產業鏈實際上就是上下游之間共存亡的關系。只有上下游共同分享市場帶來的合理利潤,才是市場經濟中產業鏈上下游的生存法則。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礦產冶金行業研究員分析,對于鋼鐵企業而言,原材料等資源問題或許難以在短時期內得到解決,但是從企業自身發展來看,無論是生產商還是貿易商,在新形勢下都需要有新的發展思路。傳統盈利模式已經難以適應行業新格局,必須對生產經營進行調整。大型企業可以投入精力發展高性能、高端鋼材品種,打通產業鏈條。廣大中小企業則需要在“量大面廣”的鋼材品種生產上,通過提高產品質量、深化加工能力,從而提供特色服務。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