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技公司將目光投向香港和美國,掀起第五次境外上市熱潮
中國科技公司赴境外上市的熱情正在高漲。7月12日,中國企業在港扎堆上市,直接導致港交所的鑼不夠用,同一天上市的八家中國公司的高管被迫在香港證券交易所共同分享了企業上市的榮耀時刻。美國也出現了類似的情況,7月26日,包括拼多多在內的三家中國科技公司也在同一天上市。
自去年以來,越來越多的中國科技公司追逐上市的熱潮。來自普華永道中國的一份報告顯示,包括閱文集團在內的23家中國科技公司在2017年下半年共募集了46.5億美元的資金,使得中國成為全球上市科技公司數量最多和總價值最高的國家。而且今年中國科技公司上市的熱情絲毫未減,小米,愛奇藝和拼多多,以及獵聘網,寶寶樹,映客和51信用卡等各種垂直行業的獨角獸公司都在今年紛紛上市。
在科技公司上市的這股浪潮中,中國企業將目光投向香港和美國市場,可以稱得上是第五次境外上市熱潮。
2000年,搜狐,網易,新浪等互聯網巨頭紛紛赴美上市。由于業績亮眼,這三家新聞門戶網站很快引起了全球投資者的關注。“中國概念股”這個詞逐漸被人熟知,代指那些境外上市的中國企業。
中國科技公司在境外市場經歷了冷熱時期,這取決于當時的科技趨勢。百度和攜程赴美上市,而騰訊擇機在香港上市,在2003—2005年的這段時間,中國的一些科技巨頭開始確立了其主導地位。隨著市場增長,垂直行業的獨角獸數量也在不斷增加,2010—2012年上市的中國科技公司包括優酷(視頻流),YY(視頻流)和奇虎(互聯網在線安全)。
2014年可謂是電子商務公司的一年,阿里巴巴和京東先后赴美上市。微博和陌陌目前是中國最大的兩個社交網絡平臺,隨著它們的上市,社交則是今年另一個上市的主題。
中國科技企業境外上市的熱情在2015年初開始減退。從那時起,近三十家在美國上市的中國公司開始實施私有化計劃以尋求國內重新上市,其中包括奇虎360,陌陌,完美世界和盛大游戲等知名公司。但隨著政府暫停推出基于注冊地的監管體系和戰略新興委員會(一個致力于科技創新企業的市場),原本這兩項舉措會促進科技公司在國內的上市計劃,然而私有化計劃遇冷。
境外上市的熱情于2017年底開始再次升溫。與之前的趨勢類似,近期中國企業的上市反映了中國特色,即“新經濟”和消費升級。中國的“新經濟”,也稱為數字經濟,價值規模達到26萬億人民幣(4.28萬億美元),約占2017年全國GDP的32%。
據老虎證券的分析師王珊表示,每次上市浪潮由不同類別的公司掀起,一些公司上市是為了獲得長期和可持續發展所需而籌措資金,但有些公司只是為了上市套錢。
目的地選擇
尋求上市的中國科技公司有三種選擇,即中國內地,香港和美國。
大多數中國科技公司屬于VIE(可變利益實體),這是許多科技創業公司為吸引外國投資而采用的結構,這就排除了在國內上市的選擇,因為中國的股票市場只接受在該國注冊的公司。當然,海外上市的企業仍然可以通過清除VIE結構而進行國內上市流程,但這個過程通常耗財耗時。
更重要的是,國內上市的門檻相對較高。例如,中國主板要求上市公司有持續的盈利紀錄,但大多數互聯網公司在頭幾年的運營中無法滿足這一條件。
此外,基于企業業績的中國上市監管體系受到嚴格的配給和控制,在實際上市之前就要等待很長一段時間,這對科技公司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擔憂,科技公司希望資金迅速到位來適應不斷變化的市場。中國股市也受到嚴格的政府監管,中國曾暫停了9次上市流程,暫停時間從3個月到14個月不等。
由于相似的文化,地理環境和成熟的上市監管體系,香港證券交易所成為中國科技創業公司熱衷的上市地點。基于注冊地的上市監管體系,赴港上市的時間要比在中國內地上市的時間縮短近3個月。但與大陸和美國相比,香港市場規模相對較小,僅為紐約交易所市場規模的1/30和納斯達克的1/4,導致融資能力和估值下降。在過去十年中,傳統的金融公司一直主導著香港股市,而互聯網和科技公司僅占其總規模的3%,而這一數字在納斯達克和紐交所分別是60%和47%。
隨著香港證券交易所允許“創新型”公司采取雙重股權結構,中國科技公司赴港上市的的熱情開始升溫,這使得科技公司可以擁有不同投票權的股票類別。之前因缺乏這一機制是阻止阿里巴巴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在港上市的主要原因。阿里巴巴遠赴美國上市是香港的一大損失,不僅僅是其規模龐大。若阿里巴巴成功在香港上市,更有可能使香港成為科技公司眼中更具吸引力的選擇。五年后,中國企業終于能夠在雙重股權制度下申請上市。
美國擁有世界上最成熟的股票市場,但對于中國公司來說,向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投資者解釋他們的產品和商業模式有一定的困難,因而難以獲得他們預期的估值。就語言,信息披露,投資者關系和成本方面,美國股票市場對中國科技公司的上市要求較高。
獨角獸通道
自阿里巴巴成功上市以來,諸多公司已準備好實現上市的夢想。
現在眾多科技巨頭平均經歷了四到五輪的融資。雖然像小米和美團這樣的公司基本上都得到了知名私募股權公司的支持,但很難以高估值在一級市場獲得資金。首次公開募股可能是這些公司進一步獲得資金的唯一渠道。與此同時,大規模的上市浪潮引發了有關螞蟻金服,滴滴和今日頭條上市的謠言。
中國的科技熱潮孵化出了一大批垂直行業的獨角獸。根據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的一份報告,中國電子商務相關產業中有三家是獨角獸,總價值為4799.2億美元。螞蟻金融以1500億美元的估值高居榜首,其次是滴滴出行(560億美元),美團點評(300億美元),京東金融(200億美元),菜鳥(200億美元)及陸金所(185億美元)。
香港證券交易所行政總裁李小加告訴當地媒體,上市熱情仍然高漲,8月份以后會有更多公司涌入香港市場,隨后是9月至11月的上市高峰期。
與此同時,中信集團副總裁Simon Tseung回應了李小加的言論,隨著中國科技獨角獸的崛起,未來香港和美國還會迎來一大波中國科技企業上市的熱潮。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注明來源!(圖片來源互聯網,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