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聯網行業前景洞察 探索未來三大發展模式
繼互聯網、物聯網之后,車聯網成為未來智慧城市的一個重要標志。我國重視車聯網產業的發展,在“中國制造2025”戰略中明確提出了汽車低碳化、信息化、智能化的發展方向,并將智能網聯汽車與節能汽車、新能源汽車并列作為我國汽車產業未來發展的重要戰略方向。隨著車聯網產業標準體系正在逐漸形成,我國車聯網產業有望迎來發展良機。
擁有了大型資本的拉動,產業生態圈的活躍,加之創新技術的加速成熟,我們已經進入了車聯網爆發的前夜。根據工信部、發改委和科技部聯合發布的《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預計,2020年、2025年我國汽車產量將分別達3000萬和3500萬輛,按此測算,2020年、2025年當年具備車聯網功能的新車將分別達1800萬、2800萬輛,分別是2016年新增車聯網用戶規模的4.9倍和7.6倍,未來車聯網的應用空間十分巨大。
一、為什么車聯網還未徹底爆發
一方面是從美國到歐盟,再到日韓,全世界主流運營商紛紛展開車聯網的布局,全球汽車行業體量超過2000億美元,無論是傳統車企,還是特斯拉或者Google,都在試圖通過車聯網,重新定義未來汽車的樣子。
而另一方面,卻是我國汽車保有量超過2億輛,擁有車聯網的比例卻不足2%。據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車聯網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分析報告》顯示,2016車聯網市場規模突破190億元,2015年---2020年的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31.5%。2020年車聯網市場規摸將突破500億元,標志著中國將進一步邁向產業互聯時代。但是,一向喜歡追逐科技創新概念的中國市場,在車聯網領域卻并未被點燃爆發。
三個商業模式的探索
1.依托自身優勢,打造運營模式
首先,在物聯網平臺方面的支撐、服務能力上,依托駕馭大規模復雜IT系統定制的經驗,打造能夠同時處理千萬級通信并發量的能力。
其次,在垂直領域解決方案實施經驗上,依托解決方案咨詢規劃能力,扮演好運營商與汽車廠商之間的連接樞紐位置,后向整合流量、套餐、機卡等運營商服務,前向匯聚汽車實體屬性、回傳各類實時監測數據、感知信息、交互指令等信息,為B端用戶提供接入平臺。
2.拓展應用場景,打造業務模式
在基礎運營模式搭建完畢以后,具體構建什么樣的應用場景,為車企及終端用戶提供什么樣的業務模式呢?
車聯網服務可以分為三類,一是基礎通信能力,依托4G或蜂窩物聯網模塊,確保數據的及時有效的交互;二是內容及娛樂服務能力,為用戶提供車內的各類音樂、視頻、游戲等娛樂服務,以及購物、維修、導航等內容服務;三是生態關聯服務,為用戶提供以交通出行為核心的,諸如俱樂部、旅行等關聯生態服務。
3.整合數據資源,打造生態模式
在傳統商業中,物理產品的利潤空間受到規模限制,在智能互聯時代,新的商業模式的核心是激發網絡協同效應。
萬物互聯的真正價值,在于將汽車置身于一個智能互聯的體系環境中,與更多的互聯產品產生連接交互,從而形成社會交互網絡。而網絡連接只是促成了汽車的在線化,真正連接萬物的是智能化的數據。
車聯網的爆發,需要生態各方共同進行努力的探索,從國內車聯網產業的發展路徑上看,經過了多年積累已經初步見到了嘗試成果。如今智能網聯汽車已經上升到了國家戰略的層面,未來發展可期。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注明來源!(圖片來源互聯網,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