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行業面臨洗牌 行業未來發展趨勢分析
從2012年的不到57億件,到2016年的312.8億件,我國快遞業務量連續5年保持了平均50%以上的增速。2017年我國快遞行業進入后300億時代,并且從今年第二季度開始,我國已經常態化進入單日快遞億件時代。然而在業務量持續高速增長的背景下,快遞業還存在著不少治理短板。
這些年來,國內快遞業發展迅猛,“四通一達”、順豐快遞,各擁“重兵”,群雄逐鹿,打破了原來郵政快遞的壟斷格局。2016年,全國快遞業務量突破300億件,繼續穩居世界第一。不過,快遞業的各種亂象,,也束縛了行業的進一步發展。
快遞行業正加速洗牌
日前,京東方面表示,將從7月25日起,暫停天天快遞服務。7月25日,京東又推出了一份平臺推薦快遞的通知,包含京東物流、順豐、中通、韻達、申通五家快遞,其余第一、二梯隊中的圓通、EMS、百世匯通等企業均不在推薦之列。
隨著電商行業的飛速發展,快遞行業驟然崛起,四通一達、順豐、EMS等多家公司展開激烈競爭。不斷做大的市場規模似乎讓競爭并未白刃相接,反而形成了高端拼服務、中低端拼價格等共同發展的繁榮局面。
監管層應當盡力引導雙方在合理范圍內競爭,而非變為惡性對抗;但與此同時,也切莫過度干涉,干擾市場,盡可能讓消費者“用腳投票”,選擇能夠提供更優質服務的平臺。
快遞行業存在哪些短板
目前快遞行業的馬太效應已經開始顯現,謀求轉型紅利之后,困境凸顯,主要體現在利潤下降、同質化嚴重、現實困境等方面。可見,在快遞的這間“電梯上”已經處于超載狀態。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快遞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整理數據顯示,僅僅8年間,中國快遞的業務量就從10億件增長到100億件。2014年,業務量超過美國,躍升為“世界第一快遞大國”。2016年,業務量更是突破300億件大關,同比增長53%。如果按照13億人口計算,相當于人均發送了23件。
然而,當企業發展到一定的規模,就會到達所謂的“瓶頸期”,快遞業同樣也不例外。之所以能夠做到“便宜且快”,甚至快遞價格逐年下降,是建立在殘酷競爭的基礎上,而同質化競爭發展到一定程度就會帶來問題。
如今傳統物流商業模式、基礎設施和設備等已難以支撐現代物流的高速發展,物流業正在進入以網絡技術、電子商務和共享經濟為代表的信息化新階段。在這個階段,整合專業人才資源就顯得尤為重要。
快遞快運跨界融合
隨著社會的發展,物流與快遞的邊界越來越模糊,為了企業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物流企業會將業務拓展到快遞領域。當然,快遞企業也在爭搶物流企業的飯碗。很多快遞企業也將業務拓展到物流領域,比如普貨、快運等。今年上半年這一趨勢更加明顯。
隨著快遞企業紛紛上市,目前快遞已是一片紅海的情況下,做市場則成為傳統快遞企業的重點任務,為了擺脫對電商小件的依賴,都開始加大對快運的布局,提高B2B的能力。同時,拓展快運業務也是快遞企業走向綜合物流企業的必然之路。
快遞行業兼并重組加速
今年2月份國家郵政局頒發的《快遞業發展“十三五“規劃》的主要任務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壯大市場主體,打造快遞航母”,規劃中提到,鼓勵快遞企業通過合作、聯盟、收購和交叉持股等方式實現兼并重組,開展資源要素整合,集中優勢資源擴大市場份額。
在這個最好也最壞的時代,快遞業“這盤棋”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同樣巨大。前瞻產業研究院認為,無論是從國內電子商務的發展,還是從快遞的技術革新前景來看,國內快遞行業仍有很大提升空間。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注明來源!(圖片來源互聯網,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