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農產品價格低迷 警惕國內農業受沖擊
把國內農業所遭受的國際糧價的挑戰歸結于關稅,不得不說有一種給發燒的人潑冷水的意味——發熱只是病征,不是病因。同樣,國內外農產品價差的根源在于國內農業生產率偏低,流通等環節費用較高,這些問題不是關稅能解決的。如果真的靠關稅暫時把問題壓下去了,那么這些根本性的問題可能會因為錯過國際低價的倒逼,而更加難以解決。
農產品進出口問題上,農業生產者總是希望國家能實行關稅保護,而作為農產品消費者的大多數人卻總希望糧食價格能再低一點。悖論正在于此:兩者看似沖突,卻是“兼則兩全,偏則俱廢”的關系。
最著名的案例是英國的《谷物法》。該法規定若非國內糧價達到一個相當高的水平,則禁止農產品進口,從而“保護”英國農夫及地主不受外國低價糧食的競爭。這項法令使得人民生活成本增加,引發勞動力成本上升從而損害了工業發展。該法令于1846年在人民反對聲中被廢止后,不僅工商業,連農業本身也進入了一個繁榮期。這是因為,作為廢除《谷物法》的補償,英國政府給予了地主巨額貸款以支持排水工程的建設,科學種田成為風潮,越來越多的蒸汽機被投入農業,英國借此完成了農業近代化。農產品價格和產量的穩定,也使英國工人享受到了高于物價增長速度的工資增長,人均收入比法國高出50%,是德國的數倍。
歷史已經對國內外農產品價差的問題作了回答。這看上去是一個國際貿易問題,但實際上從來都是國內農業本身的發展問題。如何加大對農業的投資,如何進行改革以釋放農村生產活力,這才是當務之急。光談關稅保護是緣木求魚,抱薪救火;光談“貿易自由化”而不適時給予農業以政策引導和支持則是書生之見,容易引火燒身。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注明來源!(圖片來源互聯網,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1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