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網貸規模達600億 “人人貸”監管尋路
“人人貸”監管尋路
互聯網金融的誕生,無疑是互聯網時代的創新之舉,相對于傳統金融行業,互聯網金融
具有尊重客戶體驗、強調交互式營銷、主張平臺開放等新特點,且在運作模式上更簡潔、便利。這也是互聯網金融能在短時間內迅速打開市場的根本原因。
這種高回報的P2P網貸模式,曾被認為是民間資金融通的有益嘗試。但由于一直處于監管空白,其法律風險和困境依然存在。王巖就坦言,這是一個新的行業,還沒有相應監管機制。“很困惑,想問一下我們的‘父母官’這條路該怎么走?”
在民生證券策略和銀行業分析師李少君看來,P2P網貸一旦上了規模,就一定會有人盯上,可能是銀監局,也可能是金融辦,這是將來這個行業需要解決的問題。目前,大部分P2P網貸公司均注冊為電子咨詢服務公司,僅有工商部門對口監管。
但這些公司的產品本身又涉及金融領域,金融監管部門的介入是必然的事情。一位金融監管部門的人士稱,由于網貸隱秘性強、取證難、違法違規認定難、監管職責難劃分,問題已經開始出現。比如阿里金融就因為跨區域與廣東省金融局在“打官司”。
有專家認為,對于這一正在摸索中的新產業,在探討其監管模式時,既要呼吁行業規范,又不易管的太死,概而言之,如如何通過監管引導產業健康發展,創造更多、更大的價值,應是監管思路之一。
對于P2P網貸模式來說,除了法律定位,業內也有一些需要逐步解決的問題,如行業進入門檻低,新入者繁多,同質化明顯;并且,在國內不完整的信用體系前提下,這些企業如何能夠長時間保證風險控制的有效運作;市場前景也深受宏觀經濟環境的影響等等。
李少君表示,P2P網貸公司要想合理、合法的存在下去,需要解決幾個問題:第一是杠桿的問題,背后其實是監管的問題;第二是風險緩釋的問題;第三是能否通過金融創新的方法,將線上業務做成交易所的模式,再通過交易所業務給它規范化。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