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場化:房地產大泡沫的克星
房地產
近來發生的金融風波,使政府更加堅定地推進利率市場化,也加快了利率市場化的推進速度。理論上只有利率市場化才能讓商業銀行不再那么放肆,不再那么瘋狂。
據前瞻網了解,利率市場化的前提之一是存款保險制度,這項制度將讓國家在面臨金融危機時的壓力要小得多。存款保險制度的作用是防范商業銀行制造大量呆賬壞賬,防范金融風險。如果沒有存款保險制度,商業銀行犯的錯誤全部由中央政府埋單,那么一旦危機爆發,政府就很危險了,政府除了加印鈔票外別無它法,這就意味著惡性通貨膨脹,因此存款保險制度將極大地減輕政府面臨的風險。
就像這次的金融風波,如果有存款保險制度,政府大可以見死不救,有保險嘛。讓銀行破產也完全沒有壓力。對金融領域的風險,中央政府一直很重視,所以一直在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利率市場化,而利率市場化的基礎之一就是存款保險制度,2013年6月6日,知情人士消息稱,中國央行2013年金融穩定性報告顯示,中國政府內部已經達成共識,準備推出存款保險制度。
推高房價的不是地價,更不是剛需,而是貨幣超發和存款負利率。
中國大量的超發貨幣并沒有回流到公眾手中,而僅僅是將貨幣超發作為了吸血民間財富的手段。然而這樣的發展方式卻是不可持續的。事實上,正是在中國依賴投資又不能藏富于民的發展邏輯中,經濟正走上一條惡性循環的歧途---投資收益的鈍化,導致了政府只能進一步的擴大投資規模。而國內消費則進一步萎縮。
中國自身的發展模式,使得貨幣超發成了一場揚湯止沸的鬧劇。政府的貨幣政策變得非常被動。當然,中國的貨幣超發也有政府的主動因素,中國政府無節度使用貨幣發行這種至高無上的權力,與國外不一樣的是,貨幣發行的權力牢牢掌握在政府手中,不像國外有國會的牽制。
中國可以停下大量印鈔的腳步嗎?答案是絕不可能。長年以來,中國瘸腿的增長模式,使得大量的非必要產能在國內淤積。一旦告別了投資拉動的巨量采購和競爭性貶值刺激下的出口保障,緊靠國內可憐的內需,根本無法消化龐大而嚴重傾斜于生產資料而非消費品的產能。中國一旦停止印鈔,很快就會從通脹跌入通縮的陷阱中。這是非常可怕的。
近期的金融風波印證這個事實,僅20天的少印鈔票,就讓中國跌入極度通縮的局面。
很多象牙塔學者妄顧事實,以為房價居高不下的主要因素在于土地價格高企,而土地價格高企是因為土地供應有限。這些學者認為只要加大土地供應量,就能降低土地價格,就能降低房價。這其中最關鍵的事實是政府才是高地價的最大獲益者,如果加大土地供應量,土地出讓價格下降,政府所遭受的損失最大。即使政府允許集體土地自由流轉,土地供應量大增,政府也會刻意提高這些集體土地的價格,這樣才能保證政府的收入不下滑。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