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暴跌 究竟救還是不救?
股市暴跌
據前瞻網記者了解,近兩日,A股市場暴跌致投資者損失慘重。不過,6月25日下午大盤的強勁反彈又給了投資者一點安慰。但是,圍繞此次暴跌所帶來的是否應該出手救市的爭論還在繼續。
以往每一次遭遇股市暴跌,政府雖然沒有明確救市,但都會推出一些非常舉措,比如減少股票供應和增加資金籌碼等等。這在以前都能起到一些效果,起碼可以提振投資者信心,扳回長期下跌的走勢,推動市場走出一段休養生息的上升空間。這是一種對市場發展,對投資者利益負責的態度。可以想見,在A股市場的發展過程中,如果政府對股市的長期下跌置之不理,這個市場早就垮掉了。
在這兩天的暴跌之前,匯金公司還增持幾家銀行股,卻未能起到什么效果。這說明,A股市場正面臨比以往更復雜的困境。從表面上看,最近兩天的暴跌,是銀行業錢荒產生的影響,但是,更核心的原因只能是市場制度建設出現了問題,長期以來將市場當作融資工具的做法使市場的投資功能受到嚴重損傷。此次爆發的錢荒雖然發生在銀行業,但這一問題也觸到了A股市場的痛處,因此才引發A股暴跌。這也提醒監管層,面對這樣一個沉疴嚴重的市場,必須以更有效的手段來提振投資者信心。
對于救市,由于各自立場和訴求不同,市場歷來有支持和反對兩派。但是,對于監管層來說,首先要看到的是股市出現持續的暴跌,除了對投資者會造成巨大的財產損失,也會對宏觀經濟運行產生干擾。因此,救市是政府的一種執政責任。事實上,即使是西方成熟市場經濟國家,一旦市場發生災難性的巨大事件,政府也會毅然出手,以非常手段扭轉局勢。美國金融危機剛剛發生時,當時的小布什政府曾經出臺過一系列的救市措施,對于避免危機的進一步惡化起到了積極作用。
目前的A股市場,是否已經發展到必須由政府出手拯救的地步,這是可以討論的。如果政府準備救市,采用什么樣的手段更能收到效果,也是可以研究的。但是,如果以為資本市場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由政府采取非常措施加以干預,則是錯誤的。市場機制應該比行政干預的效果好,但是市場機制有時候會失靈,當這種情況發生的時候,政府的救市就是必須的。
監管層經常要求投資者保持對市場的信心,但投資者的信心不是憑空產生的,而是要基于現實。這種信心包括相信上市公司良好的發展前景,包括相信監管層能夠嚴厲打擊造假上市、內幕交易行為,也包括相信政府能夠在非常時期果斷救市。投資者對政府的這種信任是股市發展的寶貴資源,如果抽去了這方面的內容,政府在股市上的管理就會失去基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