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棱鏡門”曝光對IT巨頭們意味著什么?
斯諾登
6月5日,愛德華·斯諾登曝光“棱鏡門”秘密,無疑對政治界、外交界和軍情界產生不小的沖擊。與此同時,這一風波同樣在經濟層面構成不小的殺傷力,讓商人們感受到了危機。
被直接點名的幾大IT公司———蘋果、Facebook、微軟、谷歌、雅虎、YouTube、Skype、AOL和PalTalk———已紛紛展開公關攻勢;此前一直左右逢源、悶聲大發財的全球情報外包公司博思艾倫頓時在美國國內和海外市場兩頭受壓;美國的智慧產品出口復興計劃,以及歐美自由貿易協定的談判進程,也必將受到“棱鏡門”的影響。
不過,任何危機對于商人而言,都既是“危”,也是“機”,“棱鏡門”也不例外。
首先感受到這種經濟層面沖擊的,自然是9家被爆料者直接點名的美國IT公司:蘋果、Facebook、微軟、谷歌、雅虎、Y ouTube、Skype、AO L和PalTalk。除了名氣不大的PalTalk,另外8家IT公司都是具有全球市場和商業利益的巨頭,而IT行業最大的利益擴張點,正是這種跨越國界的互通性,其取信于海外市場和客戶的關鍵,則是市場、客戶對企業的信賴,這種信賴的基礎,又是對企業保障客戶基本信息、隱私和數據庫安全的信賴。
正因了解了這一點,以往美國(或任何一國的)IT巨頭們往往在“安全”、“信賴”上做足功夫,對防火墻的執著追求和狂熱炒作,對拒不配合各國政府審查要求的刻意強調,其用意無不在此。
而“棱鏡門”的曝光讓這一精心營造的公關形象毀于一旦:倘真如斯諾登所言,美國國家安全局(N SA)對于本國IT巨頭們的數據庫可予取予求,如入無人之境,而這些IT巨頭對此心知肚明、心照不宣,卻依舊對客戶和市場自欺欺人,則所謂“安全”、“信賴”又如何靠得住?谷歌總裁施密特最后一次炫耀自己在面對外國政府審查要求時“不作惡”,是6月2日,此時距“棱鏡門”曝光、他的公司被指責配合國家安全局“偷窺”,只不過還有3天時間。
到了這一步,上述企業迅速開始感到不安,因為美國和其它國家用戶對隱私安全的擔心,可能嚴重影響其商業利益,因此這些公司已紛紛展開公關攻勢,希望借此挽回影響。
谷歌首席法律官大衛·德拉蒙德致信美國總檢察長和聯邦調查局長,詢問“能否允許公開披露政府情報機構調查谷歌客戶信息數據的要求和范圍”,他強調谷歌的行為系“在有效法律要求下進行”,并“為服務提供了加密,聘請了世界上最好的安全工程師”,甚至“一直在抵制政府對用戶數據的‘過分的’查詢要求”。他特別強調,一些報道稱,政府有權“不受阻礙地進入谷歌數據庫”是錯誤的。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