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姓如何才能喝到放心奶粉?
乳制品安全問題備受關注。喝一口安全的奶到底有多難?據前瞻網記者了解,好像該做的都做了。奶企發誓賭咒宣稱自己出的是“良心奶”;乳業協會也不吝夸獎之詞——標準世界最嚴,質量歷史最好;而政府監管部門呢,也真發了狠,說出“傾家蕩產、人頭落地”這樣的狠話,同時要求按照藥品監管嬰幼兒奶粉。但是效果甚微,你說你的安全,我就是不喝。
按理說,奶粉也不是國家戰略性行業,完全可以遵循市場原則,用腳投票,國產的不安全,就買進口的。可是整個世界都沒做好中國人海外買奶的準備,一時間各地奶粉告急,紛紛出臺限購令,為此,內地和香港民眾之間,還鬧得不歡而散。
如此一來,首先坐不住的是國內奶企,他們倒不是為中國的孩子不能喝上國產奶而遺憾,他們關心的是自己的市場被進口奶粉占領。2008年中國奶粉進口14萬噸,而到2011年超過65萬噸,這還不包括通過海外私下代購的奶粉。所以就有“不要迷信洋品牌”的市場營銷策略。問題是,不“迷信”洋奶粉還能“迷信”誰?國內的奶企在這幾年內,又有哪些改變,除了三鹿之外,哪個奶企為當年的三聚氰胺事件承擔了責任或者付出了代價?現在依舊不鮮見的質量丑聞,讓我們心存懼怕。
乳業協會也很著急,作為行業協會,其自身地位自然與企業的興衰緊密相關。所以出現“世界最嚴”、“歷史最好”的豪言壯語也不為怪。但是作為一個行業協會,要拯救行業危機,在非常時期必須用非常手段。而我們的乳業協會的非常手段就是制定了一個倒退了25年的“全球最差標準”。
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致力于增進人民福祉的政府連提供給自己的孩子一口安全的奶都做不到,的確有失臉面。所以三聚氰胺事件發生后,三鹿破產,董事長被判無期,官員被問責。但是過了幾年,除了三鹿這個品牌不在之外,沒什么變化,連被問責的官員都陸續復出了,甚至被提拔。
這次繼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按照藥品監管嬰幼兒奶粉”后,工信部再出重拳,提出對嬰幼兒配方乳企開展為期三個月的專項檢查,并將通過強化行業準入管理來淘汰一批質量安全不達標企業,以提振消費者信心。這傳達出兩個信息,一是行業準入還有漏洞,要強化;二,質量安全不達標企業還存在,要淘汰。這都幾年了,該強化還沒強化,該淘汰的還沒淘汰么?我們能否在運動式專項檢查之外,建立起日常的、長效的監督機制呢?
工信部政策還提出,將引導嬰幼兒配方乳優勢企業實施強強聯合、兼并重組,提高產業集中度。我們不認為產業集中度與奶粉的質量之間有必然聯系,當年三鹿難道不是大企業嗎?現在的蒙牛難道不是大企業嗎?
讓孩子喝上安全的奶到底難不難?其實不難。關鍵是我們的政府的心中,孩子與國內奶業誰放在第一位?如果為了孩子,那就政府應制定嚴格的標準,不分內外企業,誰能達到標準,誰就能進入中國的家庭。就是一家國內奶企都不能入圍又如何,國內奶企全部倒閉又如何?
中國的奶企必須經歷死后重生的過程,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本來是一個契機,但是因為政府的“庇護”,我們企業失去了這個機會,從而導致我們現在的奶業安全弊端重重。或許政府少管一點,讓國外奶粉多進一點,我們的國產奶粉肯定會更安全一些。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