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車“模仿”時代成為過去
國產車“模仿”時代成為過去
一直以來,中國國產車一直生存于“模仿”的陰影下。
德國媒體稱,中國大肆“模仿”外國汽車的時代已成為過去,就最近舉行的上海國際車展而言,觀展者必須觀看很久而且很努力才能發現模仿車型,在該車展上有眾多值得欣賞的、名副其實的國產汽車。
德新社5月9日報道指出,這些年來,將“模仿”車型與原創車型區分開來曾是參觀這個車展的游客及中國其他人的話題。參觀者常常為中國汽車與其顯然“模仿”的歐洲汽車原型的高相似度而感到震驚。但上海車展標志著中國制造商的全新開始,強調現代設計以及質量的提高。
報道稱,除了一些小過失,在上海車展上,業內觀察人士帶著對國產汽車制造商完全不同的印象離開,比如吉利、奇瑞、華晨、哈弗和東風。就技術和設計而言,它們在車展上展示的產品向來不屬于最前沿的,而且許多就全球性而言是失敗的。不過,像上汽概念SUV名爵CS、吉利KC掀背式汽車、華晨H330和北汽500豪華加長汽車都展現了極大的潛能。這些展示車可能為新品牌吸引眾多新買家。
駐慕尼黑的汽車設計師格特·希爾德布蘭德說:“中國已成熟,正在逐步開發自己的設計語言。”他曾經擔任MINI汽車的設計總監,如今是新品牌觀致汽車設計團隊的一員。他為這個中國品牌設計了三款新車型,該品牌參加了這次地區性車展。
報道指出,中國汽車開始擁有自己的外觀,耀眼的鉻合金護柵以及大膽展示的制造商銘牌。中國汽車制造商與日俱增的自信在一定程度上來自其在國內市場上占有的40%的份額,這令人印象深刻。研究開發預算充裕,設計工作室聘請了有才華的人才。不過,許多情況下,車身設計師還是來自歐洲。
據前瞻網記者了解,在技術方面,中國制造商正取得巨大進步。現代發動機和清潔動力傳動替代系統不再只存在于設計稿中。觀看上海車展的游客可以打開展示車輛的引擎蓋,看看安裝的柴電混合發動機,或為中國帶有最新型渦輪增壓的直接噴射發動機感到驚訝。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