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對華光伏雙反:沒有贏家,只有輸家
損人未必利己
清潔技術貿易公司的維美徐認為,“如果對中國產太陽能電池板征收懲罰性關稅,將人為地提高價格,歐洲的太陽能市場會陷于停滯,這將給綠色崗位就業造成災難性影響。”
德國太陽能系統供應商IBC太陽能的諾貝特·哈恩對媒體表示,如果實施懲罰性關稅,70%到80%在歐洲生產的太陽能模板價格將大幅上升,利潤和需求將相應下降。
清潔技術貿易公司等企業在寫給歐盟的公開信中指出,“至于歐洲太陽能產品生產商當前面臨的問題,更主要的原因是經濟衰退導致全球太陽能市場產能過剩,而非來自中國的競爭。”
反對歐盟制裁中國光伏企業的歐洲太陽能行業協會“平價太陽能聯盟”認為,目前歐盟光伏企業所遇困難的真正源頭,是各成員國削減太陽能上網電價補貼。
信中還警告說:“不論單獨征收反傾銷稅或反補貼稅還是兩種稅都征收,都將嚴重阻礙歐盟太陽能產業的發展,還會讓歐盟整個太陽能電池價值鏈受損,也不會給歐盟太陽能產品生產商帶來重大積極影響。”
瑞士預測研究所4月19日在布魯塞爾發布的一份報告說,因為對中國光伏產品的“雙反”措施,僅德國就可能在3年內最多減少8.47萬個工作崗位,德國將因此成為歐洲受影響最嚴重的國家,全歐盟可能失去24.2萬個就業崗位。
研究認為,光伏面板漲價會大幅削減需求,安裝量和維護需求也會隨之減少。雖然懲罰性關稅可能給歐洲太陽能設備制造商帶來某些優勢,但由此產生的工作崗位僅為其他領域失去的工作崗位的五分之一。
中國企業的警示
中國光伏產業一度高歌猛進,卻突然遭遇“寒冬”。這其中有歐美貿易保護“暗算”的原因,也有自身技術創新不足、沒做好產業規劃,以及錯估市場、盲目擴張等其他原因。
長期以來,光伏產業所謂“創新”項目遍地開花,其實卻充斥著低水平重復建設和惡性競爭,很多中小企業是從其他產業臨時轉行而來,缺乏研發能力,產品缺乏競爭力。中國光伏產業的困境還在于,產業中的制造設備、原料和市場“三頭在外”,依靠國外的補貼政策維持高利潤,經受不起任何風吹草動。
雖然中歐雙方仍有協商空間,但歐盟雙反已提醒中國光伏產業,必須認真進行產業升級調整,淘汰低端落后的產能,從而提高技術水平,進一步增強核心競爭力。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