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大規模結構調整已經到來
一、二、三線城市出現明顯分化。
雖然房地產市場庫存量在下降,但城市分化明顯,資源集聚城市房地產受剛性支撐,人口與資金逃離的城市,如果房地產過于激進、民間金融杠桿過長,房地產市場已經崩潰,或者存在很大的崩潰風險。
庫存量看房地產市場向好。據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4月7日發布的《3月份新建商品住宅庫存報告》,截至3月底,20個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庫存總量為7224萬平方米,同比減少6.4%,環比減少1.5%。目前庫存量創17個月新低。
據前瞻網記者了解,不同的城市房地產市場已經出現分化,截至3月底,一、二、三線20個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庫存總量分別為2640萬、2576萬和2008萬平方米,同比增長分別為-12.2%、-9.0%和6.9%,環比增長分別為-3.3%、-1.6%和1.1%。一、二線城市庫存下滑的趨勢明顯,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同環比下滑態勢。20個城市中,下滑最快的4個城市全部為一、二線城市。而三線城市的庫存上升力度較2月份略有增加。自2011年12月份以來,三線城市庫存呈現緩慢上升的趨勢。
房地產市場熱點城市,以往集聚于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杭州溫州等市場經濟、財富集聚的熱土,現在加上了各城市群中的核心城市,如武漢、成都等地。以為中國的城鎮化將讓地級、縣級市出現一輪上漲周期的開發商,將為中國的小城鎮支付開發成本,而贏利情況不佳。
從英國的工業化進程看,除了倫敦以外,以貿易帶動的沿海城市與重要工業城市,是發展的核心城市,而巴黎與東京則是法國、日本高鐵行業的受惠城市。中國同樣如此,沒有具有全國影響力的支柱產業,沒有便捷的軌道交通的小城市,不可能成為城鎮化過程中的受惠城市。
房地產企業繼續并購整合,有項目的8萬家左右項目公司不能說明問題,背后的實體大企業才是重點。
大者愈大、強者愈強的過程在延續。2013年一季度全國TOP10企業市場份額達14.88%,較2012年同期上升0.6個百分點,而TOP20企業相較去年同期,更有1.03個百分點的上升,龍頭房企從市場回暖中獲益更大。
房地產市場的結構變化如同溫水煮青蛙,在鍋里的青蛙不急著往外跳,鍋外的青蛙羨慕鍋里的溫度,只有掌握火候的人才知道,總有一些青蛙會成為美餐。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