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零售未來轉型之路 任重而道遠
傳統零售業
目前,電商大行其道,傳統零售業逐漸喪失競爭優勢。100年以后,也許實體店成為稀罕事物,電商是大部分人購物的惟一渠道。有一天一位年輕人想喝飲料,發現家里沒有了,于是上網購買,希望馬上送達,但所有電商都說:親,至少第二天才能送到噢。他只得悻悻作罷。下樓溜跶發現小區里有一家社區超市,進去,選飲料,付賬。出來后恍然大悟:原來買東西是這么簡單的事情,電商未來一定會消失的!
是的,這僅僅是一個段子。不過,把這當成時下電商沖擊下傳統零售尷尬狀況下自嘲的一個縮影,倒也貼切。而且,年青人最終發現購物如此簡單是在小區的商店里——這個段子是不是很形象地描繪了社區商業的未來?
傳統零售左沖右突,希望在慢增長時代找到更好的轉型方向,社區商業就此被炒熱。不過,盡管很多企業都想在這一領域大展拳腳,市場反應卻始終平平。更何況,傳統零售企業始終不擅長在社區商業上做好自身定位,這是一個制約其發展的大難題。
其實何止是社區商業,就連摸索了多年的便利店,零售企業依然沒有把準脈,多業態發展讓便利店也再度成為近年競逐的熱點。然而,大家看到的便利店或是所謂的社區便利超市,大多是大賣場的縮小版,沒有體現出差異化的特色。一個百十平方米的便利店,生鮮、日雜、百貨……恨不得塞下6000、8000甚至10000個單品,因為這些商品老年人需要,那些商品主婦們最愛,這部分品類是針對年輕人的……理由似乎也很正確:這些客戶都不能丟,他們都有需求。但問題是,便利店主要針對是哪個群體?
最終的結果是,什么都想要,什么也得不到,不僅貪多嚼不爛,甚至因多而無利可“嚼”。而更讓業界不解的是,為何便利店的大師級企業——7-11也開始在中國市場(成都)左一家右一家的關店了?對實體零售來說,無論是便利店、大賣場、專業店,還是購物中心,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很多時候不是因為電商,而是自身沒有及時順應發展趨勢做出改變,導致處處被動。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