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收費之爭是實實在在的利益之爭
微信收費的消息傳得沸沸揚揚。對于微信是否收費的爭論,工信部部長苗圩在3月31日表示,目前工信部正在協調運營商微信收費一事,他說,現在“(通信運營商)說我維護這么大的一個網絡,還要投資還要運營,除了流量以外還應該有這些方面的收費,這也是合情合理的。但是絕不能占有壟斷的這個地位,卡死像騰訊這樣一個非常好的企業。”這意味著,中國的官方已經正式介入微信是否收費的爭議,而且,傾向于收費的態度極為明顯,據媒體報道,按照工信部的要求,目前運營商正在制訂相應的方案并準備提交工信部。
工信部的介入,事實上使得騰訊和三大運營商的商業之爭,被拔高至公共政策乃至立法的層面。如果工信部部長苗圩的公開表態代表了行業主管部門的意志,則幾乎在預計不久的將來,“微信被收費”很可能成為一個既定的事實。然而,工信部的這種“官方”的表態,并不能平息微信是否收費的爭議,相反,由于微信收費不僅僅影響包括騰訊在內的OTT行業的未來前景,影響到中國幾億互聯網用戶的切身權益,更可能因為不適時的收費,直接戕害中國互聯網行業的創新動力,乃至最終影響中國在全球第三次工業革命角逐中的成敗,因而很快由一個商業事件演化成公共事件。微信收費的本質,絕非簡單的OTT企業與電信運營商之間的利益博弈,而是一個多維層面下的很可能影響國家競爭力的重大事件。微信收費之爭,至少可以從以下幾個層面解讀:
首先,這是一個實實在在的利益之爭而流量之爭。在微信崛起之前,互聯網企業都在相繼開發即時通訊工具,三大運營商也在推出自有品牌的OTT應用,如飛信、翼信和沃友。在此之前,從未提及所謂的收費問題,因為這些通訊工具對運營商并未形成威脅。但威脅的崛起,直接損害了三大運營商的商業利益,成為三大運營商未來發展的最大的敵人。中移動董事長奚國華此的話可謂切中本質:“三家電信運營商之間的競爭,僅僅是量的變化;而來自互聯網的競爭,有可能引起質的變化。”以2012年的年報為例,中移動的凈利潤同比僅僅增長了2.7%,創下了近三年的新低。語音業務增長放緩成為主要原因。互聯網數據中心數據顯示,從2012年的全年數據來看,電信運營商短信量比去年下降20%,彩信量下降25%,電話業務量甚至也下降了5%。今年前兩個月全國短信業務量達1576.1億條,同比僅僅增長0.7%,而2012年同期的增長卻為7.6%。大幅滑坡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微信在某種程度上已經替代了三大運營商包括語音、短信、彩信等在內的核心業務,從而使得運營商的收入大幅減少。而所謂的“微信等OTT業務占用大量的信令資源,從而可能導致網絡通信癱瘓”的說法完全就成了一個赤裸裸的借口。
其次,這是壟斷暴利與通訊行業的開放之爭。在微信收費的言之鑿鑿的理由中,運營商承擔了巨額的網絡建設費用成為了微信收費的最大理由。事實上,這種說法,和當年向用戶收取電話初裝費一樣的荒謬。中國的網絡用戶,已經繳納了高出很多國家數倍甚至數十倍的網絡費用,完全有權自主決定上網,發郵件,看視頻,發微博等種種自己喜歡做的事。單獨對微信收費邏輯的荒唐之處就在于,如果一個用戶選擇用網絡主要看視頻,難道運營商就要對“看視頻”的行為單獨收費嗎?而且,基于互聯網的開放原則,即使對微信收費,但別的互聯網企業很快就會開發出類似的東西,難道運營商要對每一個即時通訊工具都要進行收費嗎?這很顯然,違背互聯網發展的基本的規律。
特別是,網絡基礎設施作為一個國家的公共產品,包括美國、歐盟在內的很多國家為了迎接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挑戰,將其作為國家提供的基礎設施,網絡屬于全民,在這些國家和地區,到處可見免費網絡。作為全球第二經濟大國,中國的通訊費還是網絡費,都公認屬于全球最昂貴行列,這可以從三大運營商的年報中一覽無余。2012年中移動營收5604億元,凈利潤1293億元,凈利率高達20%以上,中國電信營收2831億元,凈利潤149億元,中國聯通營收2489億元,凈利潤71億元。如此之高的利潤,讓國外目前已經淪為微利行業的同行艷羨。在網民承擔了高額的上網費用,繳納了高額的通訊費用之后,運營商在獲得巨額暴利的情況下卻又以建設網絡基礎設施之名試圖通過收費等扼殺對其造成威脅的微信等OTT企業,其目的并非為了保證網絡的通暢,而是為了保護其壟斷利潤。用IT行業著名專家胡延平的話說:“不移動就能獲得千億利潤的只有中國移動。”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1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