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乳業總出問題,還好意思漲價?
國內乳制品又漲價了
據前瞻網記者獲悉,光明乳業近日發布公告稱,由于原材料價格上漲,公司自12月18日起上調部分新鮮牛奶、新鮮酸奶的價格,加權后平均上調幅度約為5%。這一調價行為被不少消費者嗤之以鼻:“總出問題,還好意思漲價?”商務部研究院消費經濟研究部副主任趙萍更是擔心,光明乳業此舉會引發乳品行業新一輪漲價。
按理說,消費者有一百個反對光明乳業漲價的理由,畢竟,據媒體統計,從2012年6月至今,光明乳業半年爆出6次產品質量問題。應該說,在比較完善的市場體制之下,頻繁出現的產品質量問題,對于企業商譽是致命性打擊。在這種情況下,不要說企業根本沒有任何漲價的資本,甚至其生存都會成問題。
可與市場規律如此悖謬的現實,就這樣順理成章地發生了。這說明,我們的市場體制一定是不完善的,否則,出現這種產品有質量問題還逆市漲價的現象,用不著消費者“用腳投票”,僅僅是來自同行的競爭就足以讓其倒閉。我們的市場體制的不完善之處恰恰就在于,雖然乳品市場是一個充分競爭的市場,但這種競爭并非真正的競爭,而是“攻守同盟”。
雖然表面上看,市場上存在多家乳品企業,但這些企業在競爭時“同進同退”,即如果一家乳品企業出現逆市漲價現象,其他企業看到的不是“打垮對手”的契機,而是“跟風漲價”的由頭。這也就是為什么不少消費者都在擔心,光明乳業此番漲價會成為引發乳業新一輪漲價的“導火索”。
在我國乳品市場上,其實已形成幾家全國性大品牌壟斷市場的格局。在此格局下,這幾家壟斷巨頭不管自身是否存在問題、市場競爭情況如何,幾乎每年都會在固定時間雷打不動地或多或少上調產品價格,通常漲幅都在5%~10%。去年也幾乎是在這個時段,部分大型乳品企業同樣以原料成本上漲為由進行集體漲價。
此時,競爭者之間即便有競爭,也是一種壟斷格局重新分配的競爭,而不是客觀上惠及消費者的“優質競爭”。產品質量有問題?沒關系!消費者沒有多大話語權,一個小小的質量問題,甚至對壟斷的乳品企業的皮毛都無從傷及,遑論其長遠發展。甚至,產品質量有問題,考慮的是大不了降低質量標準。君不見,我國乳業標準低于歐美標準20倍,以至于不少人哀嘆,“辛辛苦苦三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
出現產品質量問題的乳品企業敢于逆市漲價,其他企業看到的不是競爭的曙光,而是“同步漲價”的契機,由此可見乳品業在幾家大型乳品企業的綁架下,已缺少真正的競爭。要打破這種局面,唯一有效的途徑就是不斷提升消費者的話語權,使得乳品企業沒有可能去挾持乳業標準,而且一旦出現問題,消費者用手、用腳投票的強大壓力足以讓乳品企業“吃不了兜著走”。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