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進入液態奶市場 中國乳業準備好了嗎?
外資進入液態奶市場
日前,有消息稱,全球第六大食品企業美國通用磨坊食品公司宣布在中國推出酸奶品牌,這是該公司布局新興市場的第一站。
而在此之前,作為世界排名第六的乳品企業,新西蘭恒天然集團除了加大在中國奶牛養殖投資外,近日也表示有計劃在中國生產液態奶制品。
事實上,近十年中國居民收入水平不斷提高,消費觀念開始轉變,對安全、健康、高品質食品需求越來越大。在此背景下,國產品牌“近水樓臺先得月”,自2006年伊利、蒙牛分別推出金典和特侖蘇后,國內中高端液態奶市場蛋糕不斷擴大,功能性酸奶、含乳飲料、高品質白奶等產品銷售年均銷售額同比增長高達兩位數,國產品牌占據著高達90%以上的市場份額,同時企業享受到高端產品帶來的豐厚利潤。而這一切也引起了外資投資中國液態奶市場的欲望。
然而,頻繁的食品安全問題對乳業的侵蝕已從奶粉快速轉向液態奶市場。今年中國三大龍頭乳企均爆出安全問題,作為國產品牌主陣地的液態奶,在華東、華南地區市場份額開始流失。
據前瞻網記者了解,近日,蒙牛發布2012年中報顯示,上半年收入183.6億元,同比下降1.2%;盈利6.447億元,同比大降18.4%。光明也不斷遭受安全問題侵擾,消費信譽下滑,加上新進入對手增加,企業在華東地區傳統優勢受到極大挑戰。
與此同時,外資“機會主義”勢力抬頭,越來越多的外資品牌憑借其所謂的“高品質”也陸續蜂擁進來,這也讓華東、華南地區液態奶市場的競爭達到白熱化。
據前瞻網記者了解,2011年4月份,日本明治投資建廠,標志著外資正式進軍中國液態奶市場。而近幾年,德國的歐德堡、德亞,美國純美,新西蘭安佳、田園,法國金章、蘭特等品牌陸續登陸中國市場,在一、二線城市部分超市以及網絡店鋪開始銷售。
與嬰幼兒奶粉相比,外資進入中國液態奶市場有兩個最主要的障礙,一是成熟的銷售渠道。目前,外資新進入產品多以淘寶等網絡、專(兼)營進口食品超市及專業食品店為主。實際上,隨著網絡購物水平不斷提高,以及大批進口食品超市及專業食品店出現,讓外資在華液態奶銷售渠道障礙進一步弱化。
二是本土化的奶源。近兩年,一方面企業自建牧場步伐加快,特別是具有外資背景的恒天然、朝日均在華投資奶源,并都有打算繼續擴大投資規模的意向,而雀巢等企業更是通過與地方政府合作,增強對奶源控制;另一方面,專業化的牧場企業或者家庭牧場發展很快。這都讓外資在華有機會獲得穩定優質的奶源。
在此背景下,外資大舉進入勢在必行。同時,與乳業發達國家比,國內乳業加工企業仍在加工、包裝等技術,食品安全標準,企業管理等方面存在巨大差距,再加上國內企業目前還處在食品安全危機的風口浪尖,因此,外資企業競爭優勢將會非常明顯。
長期來看,中國高品質液態奶未來消費前景非常可觀。對伊利、蒙牛、三元、光明等國產品牌來說,競爭不僅僅是來自內部,未來在中高端液態奶市場上將要共同面對外資品牌競爭。對企業而言,當前首要任務就是,杜絕內部打惡意價格戰以及相互詆毀行為,圍繞安全、品質打好基礎。首先確保產品安全,在此基礎上提升品質,消除消費者在食品安全方面的顧慮,進一步增強企業競爭力。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