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用紙行業亂象叢生 亟待加強監管
近年來國內經濟高速增長,但相應的生活習慣及觀念并沒有跟上,導致生活用紙行業亂象叢生。由于消費者觀念的落后,加上部分企業的逐利行為驅使,導致生活用紙行業粉塵多、漏洞大、微生物超標,甚至含有熒光性物質,餐巾紙的諸多質量問題堪憂,給人們的健康帶來隱患。
業內人士指出,消費者健康科學的用紙觀念亟待培養,行業也急需加強規范。
用紙觀念落后二十年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報告,2011年我國生活用紙的年人均消費量僅為3.9kg,尚未達到世界平均水平4.2kg,相比北美25kg、日本和西歐15kg、中國香港/澳門/臺灣10kg以上都還有相當大的差距。
中國造紙協會生活用紙委員會副秘書長張玉蘭表示,與美國、日本、歐洲等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在生活用紙的用量和觀念上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他們對于紙的品質也顯得更加重視,我們現在的人均用量以及觀念可能相當于他們二三十年前的狀況。”
根據上述報告,2011年我國排名前15位的制造商的產量占總產量的40.3%,銷售額合計約占總銷售額的43.5%。而在歐美國家,前五大造紙集團,就能占到市場份額的80%左右。
某品牌紙巾的一位區域經理表示,在歐美國家,這些有品質保障的大企業生產的產品成為市場的主導,小企業小造紙廠想擠進來,幾乎不可能。這也使得產品的品質有一定的保障。而我國消費者的消費習慣其實是在引導商家造假。“我們喜歡用純白色的餐巾紙、面巾紙,但是真正100%原木漿紙是泛黃的。”商家為了投消費者所好,就會在紙漿里添加漂白劑,某些不法廠家甚至使用熒光粉。慢慢地,消費者就產生錯誤的認識:紙越白越好。
行業亂象亟待加強監管
據前瞻網記者了解,此前曾有媒體臥底曝光餐巾紙行業的種種亂象:宣稱“全密封包裝”的餐巾紙,其實出自“全手工包裝”的小作坊,這些小作坊常常是廁所、餐廳與車間、倉庫“一體化”,環境狀況極差。而更為重要的是,這些小作坊多用原本應用來生產廁用紙的原紙來生產餐巾紙。
國際食品包裝協會常務副會長董金獅指出,根據國家規定,衛生紙允許采用回收紙做原料,但生產餐巾紙卻不允許。一些造紙廠用回收紙來生產衛生紙,為了讓紙變白,會在生產中加入脫墨劑、滑石粉(碳酸鈣)、熒光增白劑、漂白助劑等化工原料。這些化學成分,都是對人體皮膚有害的。同時,一些紙廠出于生產便利考慮,往往混產衛生紙、餐巾紙,原料也可能混合使用。
為何餐巾紙行業如此亂象叢生?業內人士分析,制度缺失、監管難、查處難是主要原因。
董金獅說,目前,和食品直接接觸的用紙,如水杯、紙餐盒等食品用紙,國家已明確規定需要有“QS”認證。而餐巾紙沒有納入食品用紙的范疇,屬于監管的真空地帶。這就造成全國生產餐巾紙的上萬廠家,生產標準各異,質量良莠不齊。
另外,由于監管部門的職責權限不明確、不清晰,也導致一張小小的餐巾紙從生產、流通到消費,有多個部門在管,卻沒有管好。
據前瞻網記者了解,目前,市場上對衛生紙和餐巾紙沒有明確的劃分界限,大部分卷筒紙只在包裝上標明“衛生紙”,部分包裝較好的標明“面巾紙”、“紙手帕”、“紙面巾”。至于哪些可以用于擦嘴、哪些只能當作廁用紙,消費者無法從包裝上獲得參考信息,只能憑感官判斷質量,使得一些不法廠家難以得到有效監管。因此,政府應進口對餐巾用紙加以規范,嚴格監管質量。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