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品電商難有大作為?
藝術品電子商務難有大作為?
“真正做收藏的人要適應慢節奏,節奏一快就亂了。自己搞收藏的還是不要到網上買,靠網購的藏家一般無法真正進入收藏圈。”從事瓷器收藏三十幾年的資深藏家梁志偉表示,他本人從未在電子商務平臺上網購過藏品。
上述藏家的話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目前藝術品收藏界對藝術品電商的看法,這恐怕也是藝術品電商已經試水好幾年卻依舊不溫不火的原因之一。除此之外,藝術品電商還有哪些看點和瓶頸呢?
從未爆發過的電商規模
談到藝術品電商,很多人立刻會想到除嘉德在線、盛世收藏網、博寶網等著名藝術網絡交易平臺,而雅昌、藝術國際等藝術類門戶網站也擁有藝術品交易平臺。除此之外,綜合類電子商務企業如淘寶、易趣也開辟了藝術品交易頻道。更值得關注的是,一些藝術品老字號也開始試水網絡交易,如西泠印社、琉璃廠等,甚至一些藝術家自己也在淘寶開起網店,集創作者和經銷商為一體。
逛一下藝術品交易網站就能發現,在線經營藝術品已經漸成氣候,它們已經從單純在線藝術交易平臺發展到分門別類的專業拍賣平臺,這種變化是不是預示著藝術品電子商務會像團購網、返利網等電子商務形式一樣,迎來規模爆發?
再看一組數據:前瞻產業研究院報告稱,2011年我國藝術品市場交易總額達到2108億元,名列世界第一,年增長率24%,其中藝術品網上交易額為12億元。報告認為,藝術品網絡交易漸成共識,成為突破傳統交易模式的新嘗試。
文化部的報告顯示,藝術品市場這塊蛋糕已經被逐步做大,而網上交易的藝術品金額也初具規模。但是,每個藝術品電商能在這一領域分得幾杯羹呢?
據前瞻網記者了解,2009年公司業績突破5800萬,2010年業績破億,2011年業績已接近4億元。2012年第一季度,趙涌在線業績也已超過億元,增長速度超越預期。
如果數據屬實,那么藝術品電商市場的格局似乎很容易看清楚,那就是強者恒強,弱者積弱。
雖然趙涌在線的數據看起來很強大,但局限性也不容忽視。趙涌在線市場部經理袁琳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趙涌在線的定位是針對收藏群體大、收藏品種均價相對較低的類別,這些收藏群體處于金字塔的中低部,交易的頻率相對較高,比較適合電子商務的平臺。”袁琳認為,高端的客戶群體一直不是趙涌在線的目標客戶,因為他們是收藏金字塔頂端的人,也許只有幾千人,而這些收藏品進行再次交易的頻率也不會非常頻繁。
但是這些處于金字塔頂端的人,或許才是構成2011年藝術品市場交易總額2108億元的消費主體。
分析師表示:“不管是什么形式的藝術品都有通過電子商務交易的機會,但不可否認,從目前情況看來,藝術品電商的市場空間不會很大。”陳壽送認為,傳統意義上的藝術品價值太高,通過互聯網的渠道實現買賣,短期看并不合適。
藏家已默認客單限額
每一種電子商務都有自己固定的運作模式,藝術品電商也不例外。業內人士介紹,藝術品在線交易網站運營方式無非4種:一是由拍賣公司組織拍賣,將作品確定最低價或無底價,然后進行在線拍賣;二是提供交易平臺而不直接銷售藝術品,目前國內大多數藝術品交易網站均采用此方式;三是作者與網站合作,作者將作品交給網站,在網上賣出后分成;四是成立網上畫廊,通過網站推介畫家,并進行遠程郵購或直接買賣。
而無論采取哪種方式“觸電”,每位藝術品收藏者似乎都會事先給自己的交易客單定下額度。如果不是佳士得、蘇士比這樣的大型拍賣,這種客單限額額度似乎低得可憐。
上海古玉收藏鑒賞家張慧表示:“雖然我經常在網上買藏品,但限額是5000元,超過這個額度的藏品我基本不會考慮。”
據張慧介紹,網購藝術品其實是一件非常容易中招的事情,光靠賣家貼出的照片根本無法完全作出鑒定。雖然自己在長期收藏生涯中已經看過很多藏品,而且很多時候給別人做鑒定也是通過在線的形式,但剛開始接觸藝術品網購的時候,打眼的頻率還是很高。
梁志偉也對網購藝術品顯示出不信任的態度。他自己從未從網上購買過藏品,而且對于身邊的人,他建議客單的價格不超過2000元。
“網上買賣的藝術品都相對低檔,這句話其實很容易理解,換位思考的話,沒有藏家會把優質的藏品放到網上賣,所以也別想買到好的。”梁志偉認為,在網上交易的藏家都是抱著玩的心態在做交易,而不是為了收藏。而且網上交易的藝術品價格其實已經超過了它本身應該有的價格,因為現在電子商務的廣告費不菲。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