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改委禁止食用油漲價 企業虧損或加劇
7月底8月初的時候,市場上小包裝花生油價格集體上調終于塵埃落定。與此同時,食用油企業將在9月份集體上調大豆油等多個主要品種油脂的消息甚囂塵上。
據報道,最近被有關部門約談過的食用油企業人士近日表示,盡管目前小包裝大豆油加工企業虧損較大,但主動提價的可能性基本不存在。大豆價格快速上漲的影響將在10月份左右顯現,小包裝食用油企業的經營壓力或加劇。
據前瞻網記者了解,7-8月間,“金龍魚”、“福臨門”、“魯花”等知名品牌小包裝花生油陸續啟動年內第二次提價,調價幅度普遍在8%左右,漲價原因為高企的油料花生價格。花生與花生油價格存在長期倒掛,造成生產企業嚴重虧損。
花生油集體提價被看做小包裝食用油集體上漲的預演。據悉,最近有關部門約談了食用油巨頭益海嘉里以及中糧集團,希望其能保持食用油價格穩定。有消息稱這是因為相關企業已計劃在今年9月集體上調旗下大豆油、調和油等主流小包裝油價格。
一家知名小包裝油生產企業負責人近日透露,企業確實有迫切的提價需求。目前每加工1噸大豆油,企業大概需要承擔500元左右的虧損。大豆油占到其油脂產品的7成,加工量越大虧損越多。然而除了關注食用油終端市場價格,行政管理部門對開工情況同樣重視,因此企業艱難維持著較高的產量。
事實上,企業更加擔心的是終端消費市場對提價的抵觸。“可以說,現在沒有一家企業敢率先漲價,誰先漲誰就馬上丟掉市場份額。”上述人士坦言,其旗下小包裝花生油在今年4月進行首次價格上調后,便立刻在終端市場進行了促銷活動,實際提價幅度很小。
不過10月份左右局勢可能會發生根本性變化。屆時國內飼料加工旺季結束,豆粕需求量減少,食用油企業的壓榨環節的利潤必然大幅下降。同時,前期低位采購的大豆比例降低,新采購的大豆價格成本高企,必然導致食用油企業的成本攀升。大宗油脂是較為市場化的領域,成本升高必然推動價格上漲。這位研究員認為,接下來一段時間內小包裝食用油生產企業的壓力肯定會大幅增加。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