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能源局謀劃核電項目 三大能源企業爭奪萬億利益
遲遲未能重啟的核電行業,正在經歷內部的煎熬。前瞻網記者獲悉,國家能源局已經召集了中國核電三大技術企業中國核工業集團(下稱“中核集團”)、中國廣東核工業集團(下稱“中廣核”)以及國家核電技術有限公司(下稱“國核技”),商討未來的技術合作與轉讓的問題。
因為,在未來的規劃中,國核技掌握的第三代核電技術AP1000將成為主流,一旦核電行業重啟,中核和中廣核將處于技術引進的被動地位。為了平衡技術能力將導致的利益分配不均,國家能源局正在設想權宜之策。
萬億利益爭奪
“國家能源局召集了中核、中廣核以及國核技,開了幾次會,就是為了探討今后核電重啟之后,大家的技術合作問題以及技術轉讓費用怎么辦。”一位來自核電行業的高層人士透露,“現在,這三大央企在這個問題上都非常糾結,誰都不愿意自己今后處于利益分配的弱勢。”
自從2011年3月,福島核電站事故以來,中國停止了一切關于核電站的項目審批,直至目前為止,核電行業唯一獲得的進展是,5月31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再次聽取全國民用核設施綜合安全檢查情況匯報。
在這次會議上原則通過并同意公布《關于全國民用核設施綜合安全檢查情況的報告》和《核安全與放射性污染防治“十二五”規劃及2020年遠景目標》,并向社會征求意見。
《2020年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和《核電安全規劃》已經制訂完成,并且報送國務院。一旦這兩個規劃通過審批,核電行業將正式重啟。
知情人士透露,《核電安全規劃》指出,要使用最先進的技術和最嚴格的安全措施,“這意味著只有AP1000的技術能夠達到這一水準。”
同時,一位來自核電企業的人士表示,“從目前我們掌握的數據看,所有的技術指標,只有AP1000能夠滿足,其他的技術滿足不了。”
然而,在福島核事故之前,按照分工,中核集團主要致力于自主知識產權的二代半技術,中廣核也致力于從法國引進三代核電技術,國家核電技術公司則是為引進美國西屋AP1000技術而專門成立的企業。
按照現在的技術路線,只有國核技的技術能夠在核電重啟中“過關”,并占有巨大的經濟利益份額。
有數據稱,假設2020年核電運行裝機達到6000萬~7000萬千瓦,那么將新建約3000萬千瓦。按照目前國內100萬千瓦的機組平均造價150億元計算,這預示著未來市場規模將達上萬億元。
而這上萬億元的市場技術基礎將來自于AP1000技術。“現在技術格局是這樣的,其他兩家都認為國核技目前是技術壟斷,今后有可能產生過高的技術轉讓費用。”上述人士表示。
技術背后的上市利益
對技術的掌握直接影響著企業更大的利益。
據前瞻網了解,近日,中核集團欲通過中國核電這一平臺將核電業務打包在A股上市,目前IPO環保初審意見已經過關,擬募資1735.24億元。有分析認為,在核電市場上的技術地位,也必將影響其在資本市場上的表現。
此外,國核技也有上市安排,“我們正在進行一些前期的裝備工作,也許到年底會有明確的計劃。”國核技內部人士表示。
此外,中廣核已通過全資子公司中廣核鈾業發展有限公司悄然入主香港上市公司維奧集團(1164.HK),從而實現其旗下鈾業務借殼上市。但是中廣核對核心部門的上市遲遲沒有發表官方說法。
面對這三大央企,未來面臨的宏遠規劃,如何劃分技術利益成為了當務之急。其實,在國務院發表對核電規劃的態度之前,中核和中廣核也曾經苦苦掙扎過。
因為福島事件發生后,國務院認識到第三代核電技術的重要性,從而確定了第三代核電技術的路線。但是,此時,中核和中廣核已經大范圍應用二代加技術,因此兩家核電集團積極附加技術,推出了ACPR1000和ACP1000。
但是外界并不看好這些技術,認為完全不同的技術路線,硬性附加了安全裝置。
“能源局還是希望兩大技術公司能夠采用AP1000技術。”知情人士透露,“盲目的技術改進,不符合國家的要求。”
國核技“讓步”
目前,國際尚沒有成功的第三的核電技術電站,但是國核技負責的海陽和三門兩個三代技術的核電站發展比較順利。在技術轉讓方面,國核技付出了40億美元的轉讓費用,支付給美國西屋。而“現在,這一價格絕對不可能實現技術轉讓,中國在引進AP1000的時候,絕對揀了一個大便宜。”
“我們領導的態度很明確,愿意和其他企業分享技術。轉讓費用還是其次考慮的問題。”國核技人士表示。
從另一渠道獲知,“最終,國核技與中核和中廣核,極有可能以造價10%技術轉讓費進行合作,這是比較低的轉讓費用了。”
中廣核人士不愿對此發表評論,而中核集團未就此事給予答復。
雖然項目審批進展緩慢,但是未來中國引進第三代核電技術的建設方式,已經得到了目前國內三大核電公司的認同,即建立統一標準,統一圖紙,以標準模式快速建設核電站。
“目前,我們已經制訂CAP1000的標準,未來和中核集團、中廣核集團共同應用推廣。”國核技董事長王炳華在今年兩會期間透露,“一旦標準得以應用推廣,未來建設核電站的效率將大幅提高。”
其中一項最重要的內容就是“統一圖紙”。
今后建設核電站的模式,“標準圖紙占設計的80%,不同的廠址適用性圖紙占20%。”王炳華透露,“這樣有利于提高安全評審和監管效率。”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