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服務產業迎來曙光 投資者青睞有加
我國醫療事業近年來發展迅速,眾多投資者夢已經躍躍欲試這塊巨大“蛋糕”。據前瞻網記者了解,衛生部日前發布的《2012年中國衛生統計提要》顯示,國內醫療行業正呈現快速成長態勢,2012年一季度全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診療人次為9.6億人次,同比增長10.2%。數據往往是滯后的,但資本的嗅覺卻無比的靈敏。今年以來,風險投資在醫療領域格外活躍,首當其沖獲得資本青睞的就要數醫療服務領域的企業了。
一方面剛需正逐步釋放,另一方面投資者們也已經做好了出手的準備。隨著中國醫改進入深水區,政府也頻出利好政策。在近期召開的兩場專業醫療健康論壇上,眾專家及投資人士均認為,“中國醫療服務產業已經迎來曙光,在"天"還沒有大亮之前就應開始投資。”
政策利好下的20%增速
一個值得參照的對比是:臺灣在30年前的醫療服務量80%是由公立醫院所完成的,但是現在倒過來了,75%是由非公有系統的醫療機構完成的。“中國醫療產業的太陽還沒有出來,現在只是看到一點曙光而已。”
據前瞻網記者了解,3月14日,國務院頒布《“十二五”期間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規劃暨實施方案》,緊接著又發布了《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2012年主要工作安排》。這些政策文件都明確:社會力量辦醫將會被加大力度推進。
清科集團董事長倪正東在第二屆中國醫療健康投融資高峰論壇上表示,醫療行業投資是受政策影響比較多的行業,2009年新醫改方案的公布和最近新政的頒布,對行業影響很大,投資人已做了很多的嘗試。
“要推動非基本醫藥服務業加快發展,逐步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緊跟政策的業內人士蔣曉冬表示,這樣的表述以前從來沒在衛生部或者相關領域看到過。“因為衛生事業是一個公益事業,這個時候提出要變成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這讓作為投資人的我眼前一亮。”
中國社科院工作人員朱恒鵬也表示,現在公立醫療機構的數量不到一半,但是從病床和醫務人員數量講,公立醫療機構卻控制了90%的病床和差不多90%的醫務人員,至今仍然是一個公立占絕對主導地位的醫療服務供給格局。
一個值得參照的對比是:臺灣在30年前的醫療服務量80%是由公立醫院所完成的,但是現在倒過來了,75%是由非公有系統的醫療機構完成的。
“中國醫療產業的太陽還沒有出來,現在只是看到一點曙光而已。”怡德醫療投資管理集團董事長周大為認為,政策鼓勵適應多層次需求的醫療服務發展,2015年非公立醫療機構的床位數和服務量要達到社會醫療資源總量的20%左右,可見這個增長空間還是非常大的。
另外,將民營醫療機構納入醫保體系,也是一個非常大的利好。中國醫療保險研究會副秘書長李靜湖表示,民營醫療機構按照一定的條件都將納入到基本醫療保險的定點范圍。去年末,民營醫療機構的定點家數是將近1.7萬家,而按照國務院的要求,基層定點醫療機構的發展需要更快一些。
在中華全國工商聯合會醫藥業商會名譽會長任德權看來,新政之下的醫療行業出現了三個明顯的變化:一是市場的擴大,二是市場結構的變化,三是產業結構的變化。隨著市場的變化,產業和企業的變化也將會呈現四個趨勢,即優質化、學術化、集中化和國際化。他預計:國內醫療市場今后五到十年,每年將會保持20%左右的增長。
高端醫療和專科醫院被資本看好
前瞻網記者了解到,目前,經濟發展使需求正從大城市向二三線城市擴展,而且國家政策也支持醫療服務往基層走,因此按照這個大趨勢,二三線城市將會產生大量的投資機會。
前瞻網了解到,醫療行業的投資額度較多的細分行業是醫藥產業、醫療設備和醫療服務三個領域。
倪正東表示,從整個醫療行業的VC和PE投資來看,2006年是11億美元的投資,去年則達到41億美元。醫療投資增長非常快,說明整個創投行業對醫療健康是非常重視的。雖然今年第一季度有所放緩,但醫療健康行業的下降速度沒有TMT行業那么快。
“從總的趨勢來看,醫療服務這些年的需求在釋放,而且隨著保障制度的建立,很多原先的系統不能滿足的需求,需要一些新的服務機構去補充,這對于投資來說是一個機遇;另外,政策環境更好了,比如原來審批機構比較嚴,而現在對于民間資本辦醫的一些審批,在組織規劃方面已經有了一定的空間。”衛生部醫療服務監管司司長張宗久表示,民營資本進入醫院主要有兩個方向:一是做高端,二是做專科,并且做成連鎖。
已經投資了兩家醫院的君聯資本投資總監蔡大慶也認為,高端和專科里面有較大機會。在他看來,經濟發展使需求正從大城市向二三線城市擴展,而且國家政策也支持醫療服務往基層走,因此按照這個大趨勢,二三線城市將會產生大量的投資機會。
任德權則表示,高端養老和醫療結合的會所及服務也會有很大的機會,原因是現在有幾千萬元收入的人在中國有上千萬,這相當于一個國家。因此,從這個市場切入醫療服務行業,更現實一些。
但是,對于參與公立醫院的改制,多數投資方似乎并不樂觀。任德權認為,公立醫院改制很難賺錢,要投資只能投營利性的醫院。
“我看了16家作為試點改制的公立醫院,大多很難投資。真正能在醫院里面找到投資機會的,一是民營醫院,二是專科醫院。我們在西南地區就投了一家兒童醫院和一家民營婦產醫院,這是我們看了大量醫院以后不得已的選擇,整個醫改還是任重而道遠。”建銀國際財富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許小林說。
他進一步表示,他們所投的這家兒童醫院是當地唯一的三甲醫院,為了解決基本醫療需求和解決商業投資能夠賺錢的問題,地方醫改的試點給了兩張牌照:原來的基本醫療服務仍然提供,政府還另批了一個營利性的專門做高端服務的牌照。
對于未來的投資機會,九鼎醫藥基金負責人禹勃認為,“在醫療投資里面,消費認知是所有壁壘里最重要的壁壘,如果要進入綜合醫療服務市場,一定要把這個作為第一要素來考慮。”禹勃強調,只要是做醫療,肯定是以治療為主,服務為輔。不管是高端還是低端,治療能力是首要關注的,這是醫療行業的根本所在,其次是服務水平,兩者應當相輔相成。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