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汽車產能過剩已無法避免
中國汽車企業仍在擴充產能
隨著需求放緩,國內汽車產業的產能過剩問題愈發嚴峻起來。
據前瞻網記者了解,7月10日,東風本田第二工廠將正式投產,這是近兩個月來第七家車企宣布奠基或投產新工廠。
雖然中國汽車市場已經進入微增長時代,但這些因素顯然都未能抑制車企擴充產能的激情。6月2日,華晨寶馬位于沈陽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新工廠正式奠基;6月6日,上海通用第四大生產基地在武漢奠基;6月25日,東風日產第四工廠在大連保稅區正式奠基;而重返中國市場的菲亞特在中國的合資公司廣汽菲亞特新工廠也于6月28日正式竣工。此前,5月28日,上海大眾第七大工廠——新疆工廠正式奠基。此外,還有早已動工興建的北京現代第三工廠提前投產。此外,捷豹與路虎在中國建設總裝廠的申請在5月份也已獲得中國環保部審批。
車企認為擴充產能具有戰略意義,現在不落子,未來就可能處于劣勢。據前瞻網記者統計,國內30家主要汽車企業2015年的產能規劃已達到4000萬輛,但在中國汽車工業協會草擬的“十二五”汽車產業發展規劃中,預計2015年中國汽車產銷量將達到3000萬輛,這其中包括500萬輛走外銷渠道。
2009年和2010年國內汽車市場的高速增長似乎給眾多車企以足夠的信心。在車市理性回歸之勢愈加明顯的當口,不少車企在今年年初時仍然制訂了較高的產銷計劃。據統計,今年國內各車企的銷量計劃累計超過2000萬輛,同比增長10%,車企的預期非常樂觀。
然而現在的汽車市場形態與兩年前已大不相同,在剛剛過去的上半年,不少車企感到壓力很大。按照目前的情況來看,僅有少數的幾家車企能完成半年銷量計劃。更為嚴重的是,繼上海、北京、貴陽之后,廣州成為國內第四個實施汽車限購的城市。汽車產業產能擴張正在與不斷擴大范圍的限購形成強烈反差。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資料顯示,2011年中國汽車產銷分別為1841.89萬輛和1850.51萬輛,同比增長僅為0.84%和2.45%,增幅為13年來最低水平。
“除非中國汽車銷量在今后幾年保持20%以上的增長,否則產能過剩不可避免。”汽車業內資深專家蘇暉表示,現在車企建新工廠,當地政府都會給出各種免稅政策和優惠補貼,所以大家一窩蜂地建新廠,但車企最終還是要以市場為導向,根據市場規律來決定產能,否則未來問題會非常嚴重。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