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地原油價格變化率再破4% 國內成品油降價“只欠東風”
隨著歐美經濟的持續低迷,加上中國經濟也陷入不景氣,日前國際大宗商品市場在上周經歷了劇烈的動蕩,國際油價繼續下探,尤其是國際油價在6月21日暴跌后,6月22日已下探至每桶77.56美元,糾纏已久的原油價格“破八”終于成為事實。
成品油面臨年內第三次下調
沖擊“兩桶油”利潤空間
國際原油市場出現的動蕩很快反饋到國內市場。據前瞻網記者了解,我國剛剛于6月9日下調了成品油價格,僅8個工作日后,國際三地原油價格的變化率再一次超過4%,只待達到另一個調價條件—22個工作日,成品油的下調窗口便將在7月11日凌晨開啟。
分析人士普遍對后市看跌預期強烈,他們大多認為,如果后市缺少利好因素支撐,三地變化率跌勢難以改變。那么,7月11日調價窗口打開之后,面臨的將是我國年內第三次成品油油價下調。據廣東油氣商會油品部部長姚達明分析,下調幅度預計在500到600元/噸之間。
如果成品油年內第三次下調,對中國石油、中國石化這兩大A股上市公司將產生什么影響?
分析認為,若油價果真下調,中石油、中石化等油企均會受到巨大沖擊。他指出,油企的煉油、運輸、銷售網點等運營成本都很高,如果成品油油價下跌,勢必導致“兩桶油”利潤空間進一步縮小。
對于油價下調對企業利潤等方面是否有所影響,中石油相關人士表示,具體影響還需公司財務部門和計劃部門跨部門回應。
而據中石油內部人士此前透露,國際油價在80美元-90美元是公司各板塊之間最大的利益平衡點。并且,由于中石油自產油比例在70%左右,按照《石油特別收益金征收管理辦法》規定,國際油價走低將直接使中石油上繳的石油收益金減少,從而直接利好公司的勘探與生產板塊。
中石油人士固然如此認為,但據業內人士分析,雖然國際油價走低,將直接緩解中石油煉油板塊虧損。但隨著國內成品油銷售價格的下調,中石油銷售板塊利潤也將同時下降。據前瞻網記者了解,2012年一季度,中石油銷售板塊實現經營利潤人民幣60.64億元。這與去年同期相比,已經下降了21.1%。
同樣的,國際油價下跌,對于原油更依賴于國際市場、煉油業務更多的中石化中石化而言,將直接減緩其煉油板塊的虧損,但事情的另一面是,國內成品油價格若再次下調,中石化的成品油銷售價格也將受到影響,并且,民族證券石化行業分析師齊求實指出,目前的宏觀經濟形勢,很難使化工產品出現較大需求,國際油價下跌導致化工產品失去成本支撐,因此化工產品價格有可能進一步下降。如果這種情況出現,對于中石化的化工板塊和眾多化工企業而言顯然不是一個好消息。
據前瞻網記者了解,花旗銀行早早就下調了中石化的評級,稱主要基于今年盈利預測可能下跌。花旗銀行認為,石化及煉油盈利前景遠比預期差,該行相信市場早已反映今年中石化的盈利疲弱。
油企庫存壓力加大
價格戰再度上演
專家指出,下調預期重現,會加劇市場觀望氣氛,市場需求疲軟會直接導致油企庫存壓力加大。市場數據顯示,上次油價下調后,油市曾迎來一波補庫高潮,但僅不到一周時間,下調預期重燃,市場觀望氣氛轉濃,需求又重回疲軟態勢。
根據民族證券最新的研究報告,目前成品油市場低迷,中石油、中石化完成的油品批發量較計劃下滑嚴重,銷售公司將會降低所有權庫存,停止一切可以停止的外采,中石化近期要求煉廠降低原油加工量50 萬噸,累計較原季度計劃下調達150 萬噸或8%。從山東地煉廠來看,其汽油庫存為33.1 萬噸,占庫容的50.46%,柴油庫存為50.84 萬噸,占庫容的54.26%。
與油價后市看跌相伴隨的是,成品油批發價格或將繼續走低,從而導致批發零售價格差進一步擴大,上述專家認為,油企之間可能會進行價格戰以促銷。
局前瞻網記者了解,中石化近日已要求各省市公司降低成品油庫存,后期將進一步壓減購進規模和控制調運節奏。在上周,包括中石油、中石化在內的加油站就已紛紛降價促銷,各個煉廠出廠批發價也爭相優惠,各地價格戰再度上演。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