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醞釀上市稀土交易平臺
日前,關于稀土交易平臺上市的消息日益浮出水面,據工信部副部長蘇波透露,稀土行業有關企業已經就此進行多輪磋商,并做了大量前期準備工作。工信部也支持中國稀土行業協會參與平臺建設,協調稀土的生產方、需求方。“目前這個平臺的建設正在積極地謀劃當中,我相信不久后就會亮相。”
“中國稀土行業協會和有關企業正在謀劃成立稀土交易平臺。”
6月20日,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蘇波作出上述表態。蘇波介紹,稀土交易平臺現在正處于前期準備工作階段,稀土行業有關企業已經進行了多輪磋商,不久平臺就會亮相。
當天的發布會發布了《中國的稀土狀況與政策》白皮書(下稱“白皮書”)。
工信部原材料司副司長、稀土辦公室副主任高云虎昨日稱,中國加強稀土行業的管理,根本目的是保護環境和資源,完全符合世界貿易組織(WTO)規則。高云虎透露,4月25、26日,中國與有關各方已經在世貿組織進行了初步的磋商,“我們愿意與有關各方共同合作,促進這個問題早日解決。”
過去近兩年的時間,稀土價格上演過山車行情。在此期間,美、歐、日指責中國限制稀土出口,并將中國稀土出口限制案提交WTO終端解決機制。
稀土價格上漲
“完全是理性的”
對于稀土價格的上漲,蘇波認為“完全是理性的”,是市場機制作用,符合全球原材料市場價格上漲趨勢。他強調,中國政府從來沒有干預過稀土市場價格,中國也沒有利用市場價格的上漲來獲取經濟利益。
據蘇波介紹,2000年至2010年這10年間,稀土的價格上漲了2.5倍,但同期黃金、銅、鐵礦石的價格上漲了4.4倍、4.1倍和4.8倍。蘇波還援引美國某公司的測算稱,在2002年到2005年,中國把稀土這么寶貴的資源——屬于黃金檔次的資源,當白菜、胡蘿卜價格去出售。
蘇波說,2002年至2005年時,美國生產1千克稀土約需2.8美元的環境成本,中國是5.6美元,而當時稀土售價是5.5美元/千克,低于環境成本,“等于白白送人”。
稀土價格在2011年經歷了過山車行情。
據前瞻網記者了解,中國的稀土價格在2009年前都是平穩上漲,2010年上漲幅度稍微大一點。從2011年2月突然飆漲,到2011年4月,價格就已經漲到2月的兩倍,后又在2011年6月20日左右開始下跌。目前的價格水平大約在30萬-40萬元/噸,與去年3月相當。
“以用量最大的氧化鐠釹的價格為例,去年6月20日是138萬元/噸,到2011年12月末,只跌剩下46萬元/噸。”杜帥兵說,要再回到2010年那個時候20萬元/噸的價格不太可能了。但比起2011年的高位,已降了不知道多少了。
究其原因,杜帥兵的觀點是“現在情況不一樣”,企業的生產成本也上去了,一是資源稅增加,二是國家要求的環境保護投入也高了。
白皮書顯示,2011年,國家統一調整了稀土礦原礦資源稅稅額標準,調整后的稅額標準為:輕稀土60元/噸;中重稀土30元/噸,比調整前的0.4元/噸至2元/噸的稅額標準有了大幅度提高。
此外,中國還對稀土管理實行配額制度。2006年,中國實施稀土開采總量控制管理,2007年又將稀土生產納入指令性生產計劃管理。
據前瞻網了解,稀土又稱稀土元素,是元素周期表中鈧、釔、鑭系17種元素的總稱。作為戰略資源,稀土有“工業味精”之稱,在航空、航天、電子信息、鋼鐵、有色金屬、機械制造、農林牧業等產業領域用途廣泛。
中國國土資源礦產部門2009年對中國稀土儲量進行了專門核查,核查顯示,中國稀土儲量為1859萬噸,約占世界儲量的23%。美國地調局2009年公布中國稀土儲量為3600萬噸,占世界儲量的36%。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