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轉基因大米制品出口歐盟被阻
在中國,轉基因農作物的播種面積有多廣?
日前,歐盟再次在中國輸歐大米制品中查出“非法轉基因”成分。
據前瞻網記者了解,6月6日,歐盟發出《歐盟食品和飼料快速預警通報》(下稱“預警通報”),稱在輸歐大米制品中檢出“非法轉基因”。而自2012年開始,歐盟已經19次通過預警通報指出從中國進口的食品中檢出非法轉基因。
盡管轉基因水稻在國內尚未批準商業化種植,但農業轉基因技術專家表示“確有轉基因水稻種子流出種植”,只是傳播面積一直沒有明確數據。而農業部雖然每年都會檢查轉基因生物的研究、管理和安全情況,但卻從未公布過。
19次查獲非法轉基因
根據歐盟食品和飼料委員會每周發布的預警通報,今年以來,中國輸歐米制品已經有19次被查出含有轉基因成分,其中一次標明是含有Bt63抗蟲基因,其余未標明是何種基因。所涉及到的產品品種為米線、米粉制品。此外其他食品,如餅干、芝麻湯圓等,也數次被檢出含有轉基因成分。
實際上,自2006年起,含有Bt63轉基因的中國米制品就出現在歐盟的預警系統中。2011年,因頻頻出現在預警通報上,加之當年歐盟委員會食品與獸醫事務處訪華代表團關于中國大米受轉基因污染影響的報告,去年底歐盟委員會發布《對中國出口大米制品中含有轉基因成分采取緊急措施的決定》。
根據這個決定,歐盟27國對中國25種米制品采取強制性轉基因成分檢測,并依據檢測結果采取退貨和銷毀處理措施。據前瞻網記者了解,歐盟最新的管控系統能夠檢測出大米產品中的26種轉基因物質,歐盟要求中國官方必須在向歐盟出口前批批提交米制品的檢驗報告,表明是否含有轉基因成分。而且,歐盟成員國還要加強抽樣和檢測的頻率,使抽樣和檢測覆蓋所有中國進口的米制品。這被稱為中國米制品史上最為嚴苛的入境檢查。
“按照歐盟的規定,如果人用食品或者動物飼料含有0.9%以上的已被歐盟批準的轉基因物質的農作物,產品標簽必須標注。”中央民族大學生命與環境科學學院教授薛達元解釋,所謂0.9%,如果一塊餅干所用主要原料是面粉,但同時也用了米粉,若米粉中含有的轉基因大米達到米粉的0.9%,即需要標注。
2010年,綠色和平調查顯示,中國境內已經有非法銷售的轉基因大米和在米粉等食品中發現轉基因成分。對于今次歐盟的預警通報,綠色和平食品與農業項目主任方立峰認為,這有可能說明國內現在仍有轉基因水稻非法種植,或者是前幾年收獲的轉基因大米剛剛進入流通渠道。
而在中國農科院生物技術研究所研究員、農業部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下稱“轉安委”)專家黃大昉和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院長羅云波看來,如此多的預警通報未免有利用技術規范進行貿易博弈的嫌疑。羅云波曾是第一屆轉安委專家組成員。
各執一詞
迄今為止,在WTO框架下,關于轉基因農產品貿易,歐盟和美國各執一詞。
歐盟要求進口的轉基因農產品必須強制性加貼標簽,而美國反對,認為這是利用技術壁壘進行貿易歧視。中國亦要求出口到中國的轉基因農產品須預先取得安全證書和批準方可進口。
但這些米制品在中國和歐盟都無法貼上轉基因的標簽,因為中國農業部雖然在2009年為兩個轉基因水稻品系頒發生產應用安全證書,但尚未批準轉基因水稻的商業化種植,而歐盟亦未批準Bt63基因在其區域內為合法物質。
盡管官方沒有明言,但轉基因技術專家表示,試驗中難免有種子流出,收獲后的大米常常混入普通大米進入流通渠道,這都是因為“監管太難”。
“我們轉基因試驗的每一個步驟,都是要上報的,只有經過農業部批準才能做。”華中農業大學作物遺傳改良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植物基因研究中心教授林擁軍表示,試驗的每個環節都是嚴格按照2001年開始實施的《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及實施辦法來進行的。
在轉基因監管方面,農業部門的主要職責是“源頭管理”:包括研發單位管理、種子審定時的轉基因檢測、種子經營企業培訓與監管以及農產品加工企業的轉基因生產許可證管理制度。
據前瞻網記者了解,轉基因植物品種在培育出來后,需要經過安全性評價階段,才能獲得安全證書。
安全性評價階段包括實驗室、中間試驗、環境釋放和生產性試驗四個階段。
“實驗室階段,包括在溫室內的階段,范圍可以控制。”黃大昉表示。
而中間試驗階段,據林擁軍介紹,試驗田一般選擇在農場里面,或者農科所里面,田地處于完全封閉狀態。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