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機惡意扣費軟件猖獗 工信部發文進行規范
相信很多人都有碰到這種情況,那就是手機通話次數明明不多,而話費卻不少,此外,新買的手機頻繁充值卻仍被欠費停機,這也許是你手機中的惡意代碼軟件在暗中“幫忙”。
工信部日前發布了《關于加強移動智能終端進網管理的通知》的征求意見稿,規定申請進網許可的移動智能終端不得預置含有惡意代碼或者擅自調用終端通信功能造成用戶流量耗費、費用損失、信息泄露的軟件。
自從智能手機誕生以來,運行在手機終端內的這些惡意代碼軟件已成為用戶深惡痛絕的一大頑疾。
“張先生購買了一臺‘高性能’手機,插上話卡后話費就被自動扣減,更換其他話卡也出現同樣的情況。經了解,原來該手機被惡意裝上了自動扣費軟件。”不久前,廣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在其官方微博“廣州工商”上提醒公眾當心山寨手機扣費陷阱。
據前瞻網記者了解,截至今年3月10日,我國已有超過21萬部手機被內置了暗扣用戶話費的惡意代碼。據介紹,很多手機內置自動扣費軟件,每次扣除一兩元,每月一次,用戶很難發覺。但由于用戶基數龐大,每個月的非法所得十分驚人。其中,大名鼎鼎的“安卓吸費王”便是其中之一。據了解,該惡意插件已被植入到近千款APP應用中,單月吸費就達上百萬元。在此過程中,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某些不法手機服務商甚至充當了這些惡意扣費軟件的“幫兇”。
此外,這些惡意代碼也可能被用來收集個人隱私。去年9月,美國媒體曾曝光蘋果、三星、HTC、諾基亞等多家手機廠商在手機上安裝后門軟件。該軟件可追蹤到手機的每一項操作,包括每一次按鍵和每一條短信的內容以及用戶所處的位置信息,并將數據源源不斷地傳遞到運營商那里。
據前瞻網記者了解,今年2月,又有媒體曝光蘋果的iOS和谷歌的安卓智能手機操作系統存在安全漏洞,使得別有用心的公司很容易就搜集到用戶瀏覽器狀態、地理位置、甚至姓名等信息,并出售給廣告商。
《通知》還要求,獲得進網許可證后的移動智能終端操作系統發生較大功能變化或者新增預置應用軟件的,生產企業應當向工業和信息化部備案。
不難想象,對于那些正忙著“玩跨界”的國內互聯網大佬來說,這并不是一個好消息。自從雷軍揣著自家的小米手機在國內風光一時之后,互聯網企業做手機似乎已經成為一種“時尚”。這些企業通過與傳統手機制造商聯手,由后者提供硬件,而在軟件方面通過深度定制操作系統和預置應用軟件推出自有品牌手機,借此爭奪移動互聯網的入口。例如,小米手機主推MIUI和米聊,阿里云和百度手機發展云應用,盛大手機捆綁“切客”和“書城”,奇虎360手機注重移動安全。這些大佬的商業思路很明確:賣硬件只是賠本賺吆喝,“應用+服務”所帶來的流量及利益才是他們所看重的。
業界普遍認為,工信部出臺的征求意見稿具有積極意義。相關部門借此可以通過加大監管力度,制定違規懲罰標準,威懾相關企業,強化其自我約束力,以保障用戶權益。不過,也有業內人士提出擔憂:“只要涉及到用戶安裝或運行軟件的操作,都會或多或少產生隱私的泄露。在實際生活中,流量、扣費等方面可以通過量化指標來判斷,但要防止個人信息泄露還是要靠手機應用開發商的自覺。”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