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氣漲價提上日程 “兩廣模式”受推崇
天然氣漲價勢在必行
來自中國國家發改委的消息稱,天然氣十二五規劃已經編制完成并提交國務院,目前正在等待國務院常務會議審批,預計不久后將對外公布。
據前瞻網記者了解,這是關于天然氣的首次專項規劃。值得關注的是,在天然氣十二五規劃發布的同時,天然氣定價機制改革方案也有望隨后推出。
十二五期間天然氣消費翻番
自產無法滿足仍需依賴進口
有數據顯示,預計到2015年,我國天然氣供應結構為國產氣1700億立方米,凈進口900億立方米,天然氣消費量將達到2600億立方米,占一次能源消費中的比重則將從目前的4%上升至約8%。國內天然氣產量有望達到1850億立方米,供需缺口達750億立方米。這就要依靠進口天然氣滿足國內需求。
近幾年,我國天然氣的消耗量日益增長,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表觀消費量390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9.7%,而國內天然氣產量同比僅增長7.3%,為288億立方米。在此情況下,一季度來自中亞天然氣管道和LNG(液化天然氣)的進口天然氣大幅增長65.5%。
專家表示,目前,中國天然氣供應70%以上為自產,但是,十二五期間,在節能減排、調整經濟結構的大環境下,中國天然氣消費量將會快速增長,加大進口成為彌補缺口的重要措施。2011年7月中國進口天然氣/產量的比例拉升至40%,2011年下半年,這一比例一直保持在30%以上。
同時,業內人士指出,進口資源大量涌入中國,也令非市場化的天然氣產品面臨市場經濟的挑戰。據前瞻網記者了解,國內天然氣價格相當于同等熱量油品價格的30%,而國際上天然氣價格約為同等熱量油品價格的60%。
由于國內天然氣價格過低,進口價格高于國內價格,2011年中石油天然氣與管道板塊實現利潤155.3億元,同比下降23.9%,其中銷售進口天然氣、液化天然氣(LNG)累計虧損214億元。
分析指出,隨著十二五期間天然氣消費的不斷增加,不解決進口倒掛的問題,恐怕不能滿足日益擴大的天然氣市場。如此一來,推行天然氣價格市場化改革也勢在必行。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統計顯示,十一五期間我國天然氣產量年均增幅為13.74%,預計未來五年將保持在13%-15%的增長水平;然而,這相對國內消費年均25%的增幅依然相差甚遠。
有分析師指出,想要實現這一目標,還需配合充足的天然氣氣源供應和有競爭力的市場定價。通過大規模進口、開發非常規天然氣等方式來增加天然氣供應,是推進未來幾年天然氣市場發展的必經之路。
天然氣定價機制逐步改革
或借鑒兩廣推廣模式
一直以來,國產天然氣并沒有統一定價機制,主要是采用“成本加成”定價方法:天然氣價格分為出廠價、管輸費、城市門站價和終端用戶價等四個環節,定價以行政為主、市場為輔,由政府部門根據生產與供應成本再加合理利潤確定。
專家表示,這種定價機制是穩定的定價方式,它無法有效反映市場需求變化,無法反映其他可替代能源的替代效應對天然氣價格的影響,因此不利于體現不同氣源不同的價格競爭力,通常會引發“一氣一價”、“一地多價”、“進口倒掛”等問題。
與此同時,天然氣市場化改革的呼聲也越來越強烈。2011年12月26日,廣東和廣西開始開展天然氣價格形成機制的改革試點。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