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國內第一臺10MW級海上風電機組將誕生
日前,第六屆中國國際風能展覽會暨研討會在上海舉行,會上多位部委官員以及業界專家詳細解讀了剛剛公布的風電專項規劃,并展望了未來中國風電行業發展的目標、方向。據前瞻產業研究院了解,首臺10MW級海上風電機組樣機有望在“十二五”期間誕生。
“風電‘十二五’重點專項規劃在3月份部務會審定后已于本周正式發布。根據這份規劃,特大型風電場和海上風電將是未來國內風電發展的方向。”科技部高新技術發展及產業化司能源處孫鴻航博士在昨天研討會上說。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監測顯示,截至2011年底,全球風電累計裝機容量達2.4億千瓦,其中海上風電達398萬千瓦,約1.66%,未來幾年,海上風電將呈規模化發展趨勢。
孫鴻航透露,目前確立的2015年風電科技發展總體目標是:解決風資源特性等基礎科學問題;攻克風電整機及關鍵零部件設計制造關鍵技術;掌握大型風電場設計、建設及運營關鍵技術,提高風電消納水平,推動應用示范。
至于預期成果,在整機及零部件方面要實現7MW級整機及零部件產業化,研制出10MW級海上風電機組樣機,實現獨立變漿等風電新技術的規模化應用;風電場與并網方面,要開發出超大型風電場智能化運行管理優化系統,掌握海上風電施工、并網關鍵技術;公共服務體系方面則要建成大型傳動鏈、軸承、變漿系統等國家級公共測試系統等。
據悉,10MW級海上風電機組樣機項目已被列入863支撐計劃,其關鍵是整機設計和零部件采購,但可能采購時會遇到困難。“因全世界都還沒有這么大的機組。”中國農業機械工業協會風能設備分會秘書長祁和生表示。
不過,與會專家在昨天會上也不約而同地提到當前風電快速發展中存在著的一些問題。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發展中心專家胡潤青在會上指出,國內風電項目開發過于集中于三北地區,電網建設滯后于電站項目建設,此外還存在嚴重的并網問題和棄風限電問題。
“風電產業監測和評價體系建設已被提上日程。”據胡潤青介紹,該體系建設的背景是國內風電設備質量參差不齊,風電場運行管理經驗也有較大差別;目的則是實時掌握風電設備質量狀況,為行業分析風電故障原因提供基礎數據,促進產業技術進步和自主創新,促進風電設備制造產業的優勝劣汰,為政策制定提供支撐。
具體而言,接下來有兩方面的工作即將展開:一是建立全國風電行業監測系統;二是建立定期指標考核發布機制;同時,定期發布風電產業發展評估報告也是必須的工作之一。。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