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鐵礦石交易平臺迎來第一家海外礦山
不出意外的話,今年全球鐵礦石將供大于求,面對這樣的局面,全球第四大鐵礦石企業澳大利亞FMG公司再次向中國鋼鐵企業示好。昨天,FMG公司與北京國際礦業權交易所(下稱“北礦所”)舉行入市協議簽約儀式,FMG公司正式成為中國鐵礦石現貨交易平臺發起會員。
“這是第一家海外礦山成為中國鐵礦石現貨交易平臺發起會員。”北礦所一位高層透露。
中國鐵礦石現貨交易平臺由中國鋼鐵工業協會、中國五礦化工進出口商會、北礦所于2012年1月16日共同發起設立,旨在充分發揮市場發現價格的作用,減少人為惡意炒作引發的鐵礦石價格大幅波動,推動形成公正、透明的國際大宗礦產品價格形成機制。此舉被認為是中國試圖與力拓、必和必拓、淡水河谷等三大礦商爭奪鐵礦石定價權的表現。而三大礦商此前已多次表示,無意主動加入這一交易平臺。
過去幾年,因為在鐵礦石定價上缺乏話語權,鐵礦石價格連年大幅攀升,中國鋼鐵企業每年都多交數千億元給礦山企業,負累沉重。為了扭轉這一被動的局面,中國鋼鐵企業一直試圖通過投資海外礦山、提高產業集中度等途徑提高在鐵礦石定價方面的話語權。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了解,2009年,在全球大多數鋼鐵企業都接受了力拓與日本鋼鐵企業談的“首發價”情況下,由于難以實現盈利,中國鋼鐵企業拒絕接受“首發價”,與此前不在談判之列的、規模較小的FMG達成了降幅稍大的半年度協議,這讓鐵礦石價格談判規則開始被打破。
而FMG加入中國鐵礦石現貨交易平臺,意味著四大鐵礦巨頭“聯盟”正在逐漸破裂。
分析指出,FMG是鐵礦石領域后起之秀,這家公司未來幾年計劃大規模提升產能,所以迫切需要尋找更多的客戶。
今年2月28日,FMG負責銷售和營銷的高級經理Antony Priddy曾表示,公司正向1.55億噸產能的目標大步邁進,2013年年中就可以實現,公司當前的年產量目標為5500萬噸。
“FMG的礦品位屬于中下等,在56%~59%之間居多,而根據中國鋼廠的配比,一般鋼廠最多只能使用30%左右這種礦,加上未來幾年全球鐵礦石產能有供大于求的趨勢,所以FMG需要通過這個平臺開拓客戶。”有專家這樣表示。
目前,鐵礦石現貨定價主要參考國際上的三大鐵礦石指數,分別是普氏指數、TSI指數和MB指數,但起主導作用的主要還是普氏指數。但國內機構普遍認為普氏指數并不是真正的鐵礦石指數,因為其價格屬于詢價,并不是真正的交易價格,其采集的數據來源也沒有進行公布,且普氏的價格普遍高于國內指數的價格。
事實上,必和必拓等國際礦業公司也正在試圖推出鐵礦石現貨交易平臺——新加坡環球鐵礦石現貨交易平臺(globalore),希望吸引中國國內鋼鐵企業和貿易企業參與,以期將鐵礦石定價權牢牢控制在手中。不過中鋼協和五礦商會禁止國內相關企業參與。因此,該平臺某種意義上形同虛設。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