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改將觸發健康產業井噴式發展
健康產業是全球三大支柱產業之一,醫改更是大家關注焦點之一,在中國也不例外。近日,“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2”正在北京舉行,其中“醫療體制改革與健康產業發展”分會場就中國醫改及健康產業的發展進行了積極的討論。
美國安泰保險董事長馬克·貝爾托里尼指出,美國的醫療體制已經患上嚴重的“富貴病”,醫療費用越來越高而效率卻不盡如人意。他認為,現在中國正在實現的全民醫保的基本制度和基本藥物制度,惠及13億中國人,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我建議中國的醫改不要走西方的老路,要始終關注最基層人民醫療健康的需求。”馬克·貝爾托如是說。
新醫改完善全民健康保障
“中國經過3年醫療體制的改革,應該說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全民醫保已經惠及到13億人,同時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已經初步建立起來。”天津醫藥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建津認為,新醫改中政府大量的投入使基層的民眾受益。
根據新醫改方案,3年內實現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全面覆蓋城鄉居民,切實緩解“看病難、看病貴”。到2020年,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將基本建立,屆時人人將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
“中國在基層醫療上的創舉,使老百姓受益。” 張建津也指出,中國醫改還存在很多問題,個人承擔的費用還是比較高,看病難和看病貴的問題還沒有根本解決。公立醫院的改革問題,以及醫藥分業的問題、管辦分開的問題、以藥補醫的問題,還需要在醫改中認真解決。
醫改問題專家、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社會發展研究部部長葛延風認為,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啟動必將為我國經濟增長注入原動力。一方面,政府通過大幅增加醫療衛生基礎設施建設投入會直接帶動經濟增長;此外,從長遠看,實施醫改有助于改善國民的健康狀況,進而提高城鄉居民的生活預期,刺激消費。
“這次醫改強調的一個方向,就是堅持政府主導的同時要充分發揮市場機制,這給一部分滿足個性化、多樣化需求的服務和產品留出了發展空間。”葛延風說,如個性化非基本醫療服務、非基本藥物器械有關的生產,包括商業醫療保險,都會有較好的發展機會。
美國禮來公司董事長李勵達認為,醫療產業的發展與經濟發展密不可分。只有經濟不斷發展,才會使國家有更多的資源投入到醫療產業,同時醫療產業的穩步發展也是國家經濟發展的保障。“哈佛大學的調查顯示,估計居民平均壽命每增長一年國家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會提高4%。”
健康產業發展進入黃金期
葛延風認為,醫改對一部分健康產業會有比較大的影響。因為新醫改主要突出政府的責任,強化政府的投入,而且突出保基礎、強基層。涉及到基本醫療服務的領域會有更大的發展空間。據前瞻數據庫監測顯示,去年全國衛生總費用大約有2.2萬億元,醫保有一部分是企業和個人投資,還有新農合和城鎮居民醫保是政府財政,這兩項加起來公共投資占了64%,差不多1.4萬億元,其中絕大部分用在基本醫療服務領域,包括基本藥物等。
張建津認為,新醫改、社會老齡化都將為醫藥產業發展創造新的機遇。根據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推算,100個就業人口或勞動適齡人口撫養20個老人,而且這個比重在快速增長。另外,政府在加大供給,為農民、城鎮居民建立醫保。
“目前正值中國社會高速發展,醫療需求也隨之急劇增長,這將會帶來眾多機會和挑戰。”李勵達指出,中國已經發展成全球第三大醫藥市場,2017年有望成為第二大市場。“每家跨國生物制藥企業都在著眼于中國市場,因為中國是有著巨大潛力的市場,也是成長中的研發中心。”
“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是吸引全球跨國企業的磁石。”美國卡地納健康集團董事長巴雷特直言對中國市場的向往。他認為,中國的“十二五”規劃強調平衡發展,這將推動健康產業的發展。“醫藥保健產業也是新興產業,會為更多的中國人提供更加可負擔的,買得起的健康服務和藥品。”
賀林負責全球500強的瑞士諾華制藥的新藥研發,是諾華熱帶病研究所所長,他對中國健康產業的迅速發展深有感觸,“20年前我第一次來中國的時候,非常想了解中國生物醫學的發展,我發現中國在健康科學研究方面基礎很好,但在生物醫學方面發展幾乎為零。”但他現在發現,中國在科技上的突破貢獻率越來越高,中國將生物醫藥產業提到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地位,從政策、資金等各方面支持現代生物醫藥產業的發展、突破。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