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商會強烈抵制新中國公務車采購目錄
歐盟商會反對中國新公務車采購目錄是胡鬧
目前,中國新的公務車采購目錄仍在征求意見階段,入圍該目錄的多為國產品牌車型,據悉,這種明顯的政策傾向性“惹怒”了歐盟商會,對此該商會發出警告稱將制裁中國車企。
日前,一份來自歐盟商會的“戰書”傳遞到北京。歐盟商會秘書長丁凱(DirkMoens)在這份“戰書”中警告稱,歐洲國家向中國長城汽車和吉利汽車開放投資市場的情況可能將“不再重演”;“歐洲商會將同會員一起評估中國公車改革帶來的影響,并有可能正式敦促歐洲國家政府采取反制措施”。
對于歐盟商會的敏感措辭,國家信息中心信息資源開發部主任徐長明向媒體表示,德國、美國、日本這三大汽車國的政府用車都采購本土品牌車型,這種做法并不違背國際慣例。
歐盟商會受刺激
新采購目錄引發的爭議,從企業利益之爭上升到區域經濟合作之爭,歐盟商會成為第一個被“激怒”的對象。
2月27日,歐盟商會秘書長丁凱在北京通過電話宣稱:“一個行業不要指望在本國之外受到歡迎,倘若該國家對這一行業開始采取閉關措施。”
在公務車采購新規定出臺之際,就有專家擔心這樣的規定將觸犯“WTO”。如今,擔心成為現實,不過,歐盟商會的過激反應仍令國內專家大跌眼鏡。
在國內專家看來,中國公務車采購標準是符合國際慣例,并沒有完全向外資企業關閉。有專家表示,“真正攔住合資車企的是3%的研發費用比例,對自主品牌而言,3%是最基本的研發投入,而合資企業由于多年來一直采用的是將國外的車型直接引入國內生產的方式。”
徐長明也表示,我們只是在購買環節采取了一些鼓勵措施,而且這些措施對自主品牌和外資品牌都是同等的國民待遇,只是提出了一些要求,這是為了提升中國的創新能力。“下一步只要外資企業達到這樣的要求,完全可以進入中國的公用車領域。”徐長明稱。
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投資與市場研究室主任曹建海稱,“政府現在所鼓勵的汽車企業發展方向,是要求其價值鏈大、增加值高。比如政府采購中要求企業研發投入要達到3%的比例,也是在提高增加值的比例。這樣對當地經濟才有比較明顯的促進作用,也能夠體現出自主創新的作用。”
政策紅利近尾聲
“事實上,自主創新應該是企業自覺的行為,不能靠政府來要管理和推動,歐盟對此有所抱怨是合理的。”曹建海指出。
曹建海認為,“歐盟商會如果決定阻止中國車企進軍歐洲,對于企業的影響比較大,但對行業整體影響并不明顯。”他認為,目前國內汽車產能過剩明顯,出口仍然是緩解中國汽車產能壓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資料顯示,吉利汽車和長城汽車是國內自主品牌成長性較好的兩個企業,近年在歐洲市場取得快速成長。有分析人士指出,歐盟商會或借此故意大做文章。
事實上,去年9月份歐盟商會在北京發布了 《歐盟企業在中國建議書2011/2012》(下稱《建議書》),已經透露出歐盟企業對解決現有市場壁壘的進程和近期市場開放程度“表示擔憂”。
而在去年年末,國家發改委、商務部聯合公布的《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2011年修訂)》將汽車整車制造條目從鼓勵類刪除,增加新能源汽車關鍵零部件及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等條目,這被普遍解讀為外商今后在中國投資汽車整車制造方面將會受到一定的限制。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