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協委員:推進轉基因糧食產業化是大勢所趨
全國“兩會”已經進入第二天,這一天,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農業科學院研究員黃大昉公開呼吁,應加快國內轉基因玉米自主開發,并早日實現產業化。
由于對轉基因食品是否隱藏長期危害性難以確認,中國官方始終未允許其商業生產。但黃大昉認為,種植轉基因農產品已經成為國際趨勢,目前美國、歐盟部分國家都開始食用轉基因農產品,只要嚴格監管、追蹤后續風險,轉基因農產品并不值得“聞之色變”。
他介紹,國際農業生物技術服務組織(ISAAA)最近發布了2011年度各國生物技術作物(即“轉基因”)種植情況的最新統計數據,全球玉米、大豆、棉花、油菜等24種轉基因作物總種植面積較上一年又增長8%,達到24億畝,是中國耕地面積的1.33倍;總產值超過1700億美元。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資料顯示,目前美國轉基因玉米已接近玉米總面積的90%,除大量出口以爭奪國際市場,國內也廣泛用于能源、醫藥、飼料和食品加工。其中,2009和2010年度,玉米國內用量為1.53億噸,其中3340萬噸(22.4%)用作食品加工原料,如食用淀粉、糖漿、快餐、軟飲料、玉米油等。加之更為普遍生產應用的轉基因大豆,不難看出,轉基因農產品已經為美國公眾廣泛接受,并對經濟產生重大影響。
一直對轉基因農產品持保守態度的歐洲國家,近年立場也逐步松動。黃大昉表示,據歐盟官方(EFSA)資料,2011年有六個歐洲國家批準種植轉基因抗蟲玉米,面積較上年增長25%,另有20多個轉基因玉米品種獲準進口用于加工食品和飼料。
他認為,當前,為了滿足國內對玉米、大豆的需求,目前已大量進口的玉米、大豆也是轉基因產品,只是在入關時會根據中國的法律進行安全性檢測。
黃大昉指出,目前國內轉基因玉米新品種培育已取得重大突破,轉基因玉米產業化技術層面上的問題已基本解決,但現行審定與安全評價之間缺乏同步配合和協調。他呼吁,農業部門進口制定簡化品種審定程序的具體辦法,推動轉基因玉米的自主研發,同時加快推進轉基因玉米產業化進程。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