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在中國稀土出口問題上“胡攪蠻纏”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了解,歐美即將在WTO起訴中國限制稀土出口。
不過,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的資料,去年我國的稀土出口配額根本沒有用完,原材料案中被訴訟的鋁土和鋅也一直沒有出口。市場供求表現與歐美訴訟的矛盾之處表明,歐美并非只盯某一種資源在某一階段的市場,而是長遠戰略布局,直指我政策核心。中國資源類產品正陷入國際社會的深度博弈之中。
這次稀土被推向WTO仲裁舞臺,“實行出口配額”無疑是被指責違反世貿規則的關鍵部分。中國是稀土第一生產大國,供應全球近90%的稀土資源。因無序開發和競爭,前幾年稀土曾以“白菜價”大量賤賣出口。據前瞻產業研究院資料顯示,自2008年以來,為保護稀土資源,我國實行了更為嚴格的管理制度,其中就包括實行嚴格的出口配額管理,按照慣例,每年商務部會在年初和年終分兩批公布獲得配額的企業和配額數量。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目前出口配額不是“不夠用”而是“用不完”。據悉,和此前天價配額“一票難求”的景象不同,去年下半年以來,伴隨著稀土價格大幅跳水,稀土出口已經開始降溫。統計顯示,去年前11個月中國累計出口稀土14750噸,僅占全年出口配額總量的49%,大量出口配額沒有使用。
“如果一個人需要3個饅頭但是商場只供應1個饅頭,這個人自然會控訴;但現在的情況是這個人需要1個饅頭,商場供應3個饅頭,這個人為什么還要控訴?”稀土行業一位資深人士表示。
有色工業協會副會長賈明星表示,實際上,除了稀土以外,這次WTO訴訟我國9種原材料出口違規,其中的鋁土礦根本沒有出口,原鋅也沒有出口。國外對中國原材料的申訴很多都是“無中生有”。
種種跡象表明,歐美并非只盯某一種資源在某一階段的市場,而是長遠戰略布局,直指我國政策核心。
商務部條法司司長李成鋼表示,此次原材料案,美歐墨在三個方面發起挑戰:一是部分涉案產品的出口關稅;二是部分產品的出口配額;三是我國配額分配管理、出口許可證、出口最低限價、配額招標方面的管理措施。前兩部分針對涉案的9種工業原材料,而最后一方面“劍指”我國工業原材料、資源類產品的出口管理模式。
有知情人士透露,原材料案的上訴機構三個成員分別來自美國、墨西哥和日本(美國和墨西哥正是本案的原告),而司法程序的基本概念就是要有利益沖突回避。“那個美國人原本應該退休但又續聘半年,讓人不得不懷疑就是為了把這個案子審完。這表明歐美早有布局。”
錦天城律師事務所律師傅東輝表示,本案的關鍵問題,即GATT第20條為何不能被援引的分析過于簡單。“如此關鍵的問題在裁決報告中只有不到2頁紙。”商務部研究院院長霍建國則表示,中方尊重WTO的裁決,但是裁決本身有偏袒歐美利益的嫌疑,本案也暴露出爭端解決機制的公正性問題。
有專家表示,如果WTO裁決后中國不作出改變,原則上利益相關國有權采取“貿易報復措施”。據悉,為應對WTO裁決的影響,商務部等相關部委已經召開了應對會議,研討調整原材料出口管理政策。
霍建國表示,中國是出于環保目的對出口有所控制,“當然,政策需要相應作出一些調整,使國內政策與世貿規則接軌。”
傅東輝也表示,不妨把世貿組織上訴機構的裁決看做深化國內改革的動力,借此機會適度推進出口管理體制改革。
北京師范大學客座教授胡濤表示,我國長期以來粗放型貿易增長方式在拉動經濟貿易增長的同時,也給資源環境帶來了巨大壓力。因此,應高度關注我國貿易增長的資源環境代價,以環保手段綠化貿易增長,促進貿易增長方式轉變,緩解資源環境壓力。他建議,中國要及早設置環保閥門,充分保護國內環境。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