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電問題多多 電力市場約束是風電發展最大障礙
中國風電未來何去何從,這個問題在當下頗受企業關注。對此,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史立山表示,“經過幾年的快速發展,我國風電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但也出現不少矛盾和問題。其中,電力市場約束已成為制約我國風電健康發展的最大障礙。”
史立山是在日前于北京召開的2012年中國風能新春茶話會上做上述表示的。他透露,全國風電工作會議將于春節后召開,會議將就如何推動我國風電行業持續健康發展進行集中研討和專題部署。
“冷靜思考,我們風電確實問題不少”
史立山指出,2011年是中國風電發展“極不平凡的一年”,一方面所取得的成績舉世矚目;另一方面矛盾和問題也十分突出,比如風機起火、風塔倒塌、風電運行大規模脫網等等。
“冷靜思考,我們風電確實出現了不少問題。”史立山說“一是無序競爭和盲目發展,無論是項目布局還是設備制造,都缺乏科學的規劃和統籌安排,一些企業甚至不顧市場環境、不顧技術條件盲目發展;二是行業企業管理粗放,行業技術標準和管理要求不夠嚴格,一些企業把搶資源、上項目作為主要目標,對技術和質量特別是對未來運行重視不夠,由此造成風電場事故頻發;三是并網難和棄風問題十分突出。”
史立山認為,這些問題都與風電發展不成熟、行業管理不規范密切相關。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資料顯示,為解決上述問題,國家能源局2011年在加強行業管理方面做了諸多積極探索,包括風電核準項目的計劃管理、更加支持分散式風電發展、風機設備強制認證、風電場的預測預報、風電供熱市場的示范等等。此外,還開展了很多研究,包括風電市場消納和并網問題研究、風電的配額制政策研究等等。
然而,史立山坦言,國家能源局的上述探索雖取得一些成效,但風電發展面臨的環境并沒有質的變化,而且近期要實現大的突破也很難。這其中,最突出的問題是電力市場對風電發展的制約越來越突出,即風電運行難以成為影響風電產業健康發展的最大障礙。
“要解決風電發展面臨的問題,深化電力體制改革勢在必行。”史立山強調說“目前電力系統運行仍以計劃手段為主,有關政府部門仍要制定發電廠的發電計劃,輸電、配電和供電沒有分開,電價不能反映市場供需關系和資源特性,電力調度缺乏獨立性,很難做到公平公正。深化電力體制改革就是要形成公開公正透明的市場環境,這對促進風電等新能源的發展十分必要。這個體制應該是地區間開放的,電價應能夠反映供求關系、環境成本和自然特性,調度原則也應該是公正透明的。”
來自前瞻產業研究院的一組數據證實了史立山的判斷:2011年我國風電全年發電量預計在700億千瓦時左右,盡管與2010年的501億千瓦時相比增幅在40%左右,但與2010年風電發電量同比81.41%的增速相比,2011年風電發電量增速卻出現大幅下滑。有分析認為,造成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由現行電力體制導致的并網難和棄風問題。
“風電是特殊產品,須首先解決好市場問題”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市場是產業發展和產品生產的基礎,只有把市場開拓好了,產業才能發展,產品才有銷路。”史立山說,“風電是新的產業,也是特殊產品,必須首先解決好市場問題,要把開拓風電市場作為今后工作的重點。”
史立山說,風電的主要弱點是資源的隨機和間歇,風電要大發展就必須解決這個問題。從現在來看,解決風電的不穩定問題有幾個途徑:一是擴大電網規模,稀釋風電的不穩定性;二是合理的配置電源結構,實行合理補償運行;三是開發適應風電特點的用電負荷;四是建設大規模的儲電設施。
“如果能夠跨區聯網運行,我國風電肯定可以大發展。”史立山分析說,到2011年底,我國電力總裝機容量已有10 .5億千瓦,其消納的風電規模之大可想而知。但是,現在風電確實在一些地方遇到了市場的制約。
談及儲能技術發展對風電市場的影響,史立山認為,從近期來看,大規模儲能技術主要是抽水蓄能,從長遠看,還有更多的儲能設施——比如電動汽車等等。適用風電特點的用電負荷,目前最有效的是電供熱。因為熱也是重要終端能源形式,我們現在每年為了供熱,要消耗很多能源。熱是可以儲存的,現在關鍵是要看這種電供熱的經濟性如何。火電和風電的補償運行,從技術上沒問題,關鍵是一個合理的機制。應該建立一種機制來解決“火”與“風”補償運行問題,為新能源的發展創造一個更好的環境。
“因此,在電力管理體制難有大的改變的情況下,我們應該在開拓風電供熱市場和實現與其它機組補償運行方面進行積極探索。”史立山說,應該把風電的建設和火電聯系起來,在某個電力系統內,特別是在風電集中的電力系統,任何投資者要建設風電,就必須要有必要的火電,在實際運行中由火電承擔補償運行作用,風電大發的時候,火電要相應降負荷。希望這是同一利益主體。
“當然,有水電參與進來效果會更好。”史立山補充說“問題的關鍵是要在風電與水電、火電等補償中形成一個好的利益補償機制。”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