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國建陶行業應積極尋求產業升級
2011年,國內外市場環境日益惡化,建陶行業發展陷入困境。
欲辨仙源何處尋
調查顯示,中國建筑陶瓷年產能已達百億平米之巨,個別規模型企業也發出了年銷售過百億的壯語,行業與企業規模增速之快,恰如信筆勾勒出的一條陡峭曲線,這也是我們建陶行業正面臨的一個危險懸崖。
所謂危險懸崖,并非危言聳聽,而是審時度勢務實之言。應當清醒的認識到,在行業這種強勁增長的背后,依靠的還是高消耗、大規模、大產能的支撐,在這種粗放式的發展狀態下,經濟景氣時陶企都能活得很滋潤,而一旦經濟危機來臨,陶企的日子就會舉步維艱。2011年下半年建陶市場驟然遭遇寒流,門前冷落鞍馬稀,愈是依靠這種粗放發展模式的企業就愈難生存,關于行業即將大洗牌的論調也隨之甚囂塵上。
在一片唱衰聲中,從長遠來看,建陶行業的前途仍然是一片光明,但是增速必須要放緩甚至階段性采取戰略收縮,一味依靠大產能、高消耗、大規模的粗放式增長方式也必須停止。可能許多人還在幻想這次危機之后能回到過去,這種心態顯然是不明智的。2011年建陶行業首次編寫國家的“十二五”規劃,給行業確立了長遠的發展方向與目標。筆者有幸作為行業的專家代表參與規劃的討論制定,在為行業利益鼓與呼的同時,更深感我們建陶業將面臨重大調整,而正本清源應是行業發展的唯一之途。
重構之中覓重生
展望波詭云譎的2012年,行業發展的關鍵詞必然落在“重構”二字。唯有重構,方能找到中國建陶的重生之機;唯有重構,方能成就由大變強的光榮與夢想。那么,如何重構?如何才能由大變強?
首先,行業未來的重構,必須構建起行業發展的理論平臺。
我們已經走過了憑經驗和直覺野蠻生長的三十年,其間不乏寶貴的經驗,也有過慘痛的教訓,但行業缺乏理論指導和公共話語權的狀況一直以來都沒有什么明顯改變。該到歸納總結和提升的時候了,構建起行業發展的理論平臺,從行業發展到企業管理、從技術研究到人文探索,將行業發展實踐中的感性認識上升到理論高度,將行業內的公共知識轉化為產業力量,同時建立產業聯盟,強化行業的喉舌,在政府和公眾層面多發出行業自己的聲音,才能得到社會對建陶行業有更多的理解與認同,并真正步入健康、有序發展的新時代。
其次,行業由大變強的重生,必須依托于全新的創新模式。其要旨在于從成本創新提升到價值創新,從只關注量的增長到更重視質的提升。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