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泊爾產品再曝質量問題 外資品牌不代表高端
2011年,第四季度蘇泊爾陷入“質量門”危機。哈爾濱工商局在檢查中發現,大量蘇泊爾不銹鋼器皿錳、鎳含量不合格,涉及型號81種。
近期,蘇泊爾產品有曝出質量問題。
昨日,從陜西省質量技術監管局的官網上了解到,在該省近期對部分產品進行的產品質量監督抽查中,樣品合格率分別達到85.7%和77.27%的電飯鍋和電磁灶產品中,“蘇泊爾”成了少數上榜“不合格”名單的品牌。而去年底,蘇泊爾已爆出“問題鍋”事件。
業界人士分析,蘇泊爾頻繁出現的質量問題可能反映了公司內部暗藏危機,外資家電企業如果在中國市場繼續選擇如此輕視的態度,消費者可能只得選擇“用腳投票”。
拿下蘇泊爾的SEB開始在中國市場大展拳腳,一系列運用了SEB集團技術的產品開始在中國市場露面。蘇泊爾也開始為SEB貢獻利潤。
考驗:外資品牌即是高端?
但業內人士表示,頻繁陷入“質量門”顯示,這家企業的內部管理可能存在危機。“不少外資在中國市場一旦取得不錯的市場份額后,可能就會因各種原因開始打折扣”,與發達國家相比,國內市場監管和處罰力度都要輕一些,部分消費者不成熟的消費心態也助長了外資企業的氣焰,這樣因素都可能導致外資企業對生產工藝、質量監管等體系的把控有所放松,已改姓外資的蘇泊爾開始采用很多中國本土企業急功近利、投機取巧的做法。
亦有分析認為,法國SEB入主蘇泊爾可能另有算盤,在SEB母公司面臨經濟不景氣等危機之時,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蘇泊爾消化成本壓力、獲取利潤或是蘇泊爾的第一要務。
而外資品牌先后卷入“質量門”事件也考驗著國人對“外資品牌即是高端”的認識。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在西門子“冰箱門”事件出現后,其冰箱的市場銷售份額在去年10月下降了約1.2%。
在電飯鍋“不合格”的商標中,只有兩家企業卷入其中,電磁灶也只波及5個品牌。“法國SEB(賽博集團)絕對是國際上響當當的小家電品牌,而蘇泊爾入嫁之前也是國內知名的炊具龍頭企業,這樣的聯姻不應該產生這樣的結果”,業內人士對此表示不解。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