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外骨骼興起:提升工人力量降低風險 潛在市場超260萬個
市面上目前很多外骨骼產品都是為殘疾人而設。但是,這類產品因為重量、功率和成本的限制,采用率在降低。與此同時,外骨骼隨著技術不斷發展也慢慢成為有效用例,提升工人力量和耐力,降低受傷風險。ABI Research預測,工業外骨骼的總體潛在市場超過260萬個,出貨量將增加到2028年的301000個,收入將達到58億美元。
據Wintergreen Research Inc.報道,雖然目前1.3億美元的可穿戴式機器人市場大部分集中在醫療外骨骼產品,但工業外骨骼的數量正在增加,供應商的數量也在增加。
例如,現代汽車集團一直在北美起亞工廠測試現代背心外骨骼(H-VEX),旨在減輕工人頸部和背部的壓力。現代無椅外骨骼(H-CEX)針對坐著的工人,可以緩解膝蓋壓力。
Sarcos提供全身工業外骨骼
去年11月,Sarcos Robotics推出了Guardian XO Max,一款“全身動力工業外骨骼機器人系統。”這款產品顯然比專為醫院或家庭使用而設計的可穿戴技術更加復雜和龐大,但這種商業用例可以提供有價值的數據。
Sarcos總部在鹽湖城,它的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Ben Wolff說:“公眾對全身工業外骨骼的商業準備和能力存在許多誤解,這些外骨骼能夠顯著提高人體力量和耐力,包括操作機器所需的動力。”
Sarcos最新的工業外骨骼一次充電可運行長達8小時,具有“熱插拔”電池,不需要很多傳感器,順利鞏固該運營商的領先地位。而Guardian XO Max的強度放大率為20比1,可以幫助用戶提升200磅重的物體,適用于建筑工地。
Sarcos指出,美國雇主每年會因為工人背部受傷,而賠償超過1000億美元,因此避免受傷與增強體力同樣重要。去年9月,Sarcos公司在B輪融資中,籌集了3000萬美元。
IDC分析師John Santagate預測說:“Sarcos的Guardian XO Max將成為工業勞動力的革新產品,提高工人力量和能力,降低工作中受傷的風險,提高工作人員的生活質量和壽命。”工業外骨骼將于今年以機器人即服務(RaaS)模式推出,并將在2020年初向第一批客戶交貨。
美國特種作戰司令部正在與Sarcos合作開發戰術突擊輕型作戰服(TALOS),這是一種外骨骼,旨在保護部隊免受小型武器射擊,同時為劇烈活動提供支援。美國軍方還與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和其他承包商合作開發可穿戴機器人產品。
國際市場的工業外骨骼產品
除了提升工人的力量和減少身體壓力之外,工業外骨骼增長的另一個推動因素是老化的勞動力資源和缺乏合格的替代品。
全球對工業外骨骼的需求已經很強勁。ABI Research表示,工業外骨骼的總體潛在市場超過260萬單位,出貨量將從2018年的7000單位增加到2028年的301000單位,到2028年收入將達到58億美元。
仿生技術公司Ekso Bionics Inc.上個月跟中國的風險投資公司簽署了1億美元的合資協議,在中國建立生產設施并擴大其營銷工作。Ekso Bionics Inc.此前向福特銷售了75個EksoVest工業外骨骼,在密歇根州迪爾伯恩的兩家工廠投入使用。這是迄今為止工業外骨骼最大規模的一次采用。
德國假肢制造商Ottobock也計劃出售工業外骨骼。在布拉迪斯拉發的一家大眾工廠試用過Paexo外骨骼產品進行高架工作的人中,有80%表示會向同事推薦這款產品。
Comau SpA與總部在冰島的ÖSSUR和意大利的IUVO共同開發了肌肉輔助技術外骨骼(MATE)。MATE設計輕巧、易于使用,適用于重新放置貨架等任務。
同樣,包括寶馬、福特和現代在內的汽車制造商已經在使用AIRFRAME外骨骼,這款產品由圣地亞哥的Levitate Technologies Inc.推出。每一款工業外骨骼相對于現有技術都提升了重量、電池持續時間和響應性。
工業、醫療市場都在發展
醫療外骨骼市場可能因為工業外骨骼的興起而得到進一步發展。
整體來看,IDC Healthcare Insights最近發布的《醫療保健機器人—福利和機遇》報告稱,亞洲/太平洋地區(APEJ)醫療保健提供商在機器人方面的支出在2018年達到37.3億美元,預計2022年將達到7.03美元。
報告指出:
•嵌入AI的機器人技術對醫生來說不是一種威脅,而是會提高他們在各自工作領域的效率。
•在醫院采用機器人技術可以增強患者與醫生和護士的體驗。
•雖然醫院采用機器人技術可能無法立即產生更有效的患者路徑,但隨著技術的成熟,機器人技術將會帶來基于價值的醫療系統。
•技術收購商和最終用戶之間的協作對于滿足機器人最終用戶的要求來說至關重要。
IDC研究經理Manoj Vallikkat說:“醫療保健中的機器人技術必將成為必不可少的未來。機器人技術的有效應用將提高醫生效率、消除醫療錯誤、減少醫療差距,并使更多患者能夠獲得高精度的醫療服務。”
嵌入AI的機器人也將徹底改變醫療保健的未來。機器學得更快,并有望在病理學和放射學中接管模式類型的診斷。這種轉變將成為處理醫院需求量的必然趨勢。技術買家、技術提供商、甚至醫學教育機構都應該實現這一不斷發展的趨勢,努力做好面向未來的準備。
Vallikkat補充說明:“如果優質護理必須覆蓋更多人,那么降低成本是必要的。所有這些改造將建立在技術平臺上,機器人技術有望發揮重要作用。”
ReWalk Robotics上周宣布,Cigna公司將賠償脊髓損傷患者的外骨骼費用,這表明行業正在取得進展。總部位于以色列的ReWalk也向FDA提出申請,批準其ReStore外骨骼用于中風康復。
傅利葉智能公司正在開發比競爭對手更實惠的傅利葉X2開放平臺。
上海公司副總裁表示:“新的傅利葉X2使用的材料更輕、更好,產品更耐磨。該應用程序可用于研究、教育、不同的增強應用目的和工業用途。”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注明來源!(圖片來源互聯網,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