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節后招工難 部分企業返崗率不足六成
但是,企業的“招工難”并不意味著求職者能夠容易地找到工作。雖然街頭招工的那些小制衣廠的老板們比路上的求職者還多,但是在正規的人才招聘會場,求職場面仍然火爆,待遇較好的企業篩選十分細致嚴格,并不擔心招不到工。
一方面是“招工難”,一方面是“求職難”,廣東珠三角地區的人才市場概貌已經呼之欲出。
“招工難”和“求職難”并存,體現出來的是勞動力需求和勞動力供給關系的不匹配。也就是說,勞動者的素質技能、就業期望和企業的招工方向、薪酬水平之間存在不小差異。這導致一部分勞動力需求和一部分勞動力供給是無效的,也反映了廣東地區制造業轉型升級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出現招工難的企業大多是勞動密集型的小作坊式企業,比如中低端制衣廠和簡單零部件制造廠。處在這些行業的企業,更容易陷入低端的價格戰。然而近年來來自越南等東南亞國家的更低廉勞動力的競爭,這場價格戰也就越發激烈,給工人加薪的空間也就越發狹窄。這是此類企業近年來招工難的一大原因。
這類行業是改革開放以來珠三角地區最先發展、最為常見的行業,也是在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過程中走向衰落的行業。它們曾依靠廉價勞動力和人們對環保健康問題的欠缺意識而在這塊地區迅速發展;也必將隨著人口紅利的消失和健康環保問題日益凸顯而走向終結。整個制造業的升級之路還在前進,失效的那部分勞動力需求將隨著落后產業的淘汰而逐漸自行消失;但是,失效的勞動力供給則需要幫助勞動者提升素質技能才能得到消化。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注明來源!(圖片來源互聯網,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1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