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部將推土壤修復試點 萬億市場等待撬動
由此可見,如果能撬動農村土壤及地下水修復的市場,那么市場容量相當巨大。
不過,目前我國土壤修復技術長期停留在實驗室水平,十分缺乏經濟有效的土壤修復產業化成熟經驗。加快實驗室技術走向工程現場是改善我國土壤環境的迫切要求,而在這一轉化過程中存在以下抑制因素:
1、缺乏經驗豐富的專業人才
土壤修復行業需具有專業知識水平高以及經驗豐富的人才,目前我國土壤修復工程化才起步,缺乏修復領域的高層次工程技術人才,有實際經驗的人才也極其缺乏。同時,技術特色突出的實力型修復企業也非常缺乏,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土壤修復行業的發展。
2、信息披露制度不健全
盡管2006年環保部和國土資源部斥資10億元聯合啟動了首次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但至今仍未公布我國污染場地的相關數據。污染場地基礎數據不全以及數據的公開性較差,對土壤修復行業的企業提供的信息較少,抑制了行業的發展。
3、缺乏實用技術的專業設備
土壤修復的專業設備一般較昂貴。目前我國土壤修復大多采購國外成套設備,購置成本較高,維護成本高,無法體現技術的實用性和經濟性,限制了很多技術的工程轉化,從而抑制了行業整體的快速發展。
4、行業標準體系不完善
我國土壤污染防治基礎薄弱,土壤修復行業處于起步階段,從業公司規模小、良莠不齊,整體處于無序競爭狀態,尚未形成全國性的行業自律組織,技術標準、市場機制、治理費用標準等都還不完善。由于全國土壤污染的面積、分布和程度不清,缺乏明確的檢測、技術等相關標準,導致執法措施缺乏針對性,阻礙了行業的發展。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