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電網將建巴西特高壓 推動技術走向全世界仍有困難
國網曾撰文表示,美日歐和前蘇聯都曾深入研究特高壓,并取得實際進展,說明特高壓技術可行。不過實際情況的確是美日俄等先后擱置了特高壓。
前蘇聯是最先嘗試特高壓輸電的國家,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前蘇聯就積極開展交直流特高壓輸電技術的研究。前蘇聯為實現交流120萬伏的長距離(1905公里)輸電,從1972年起步,在1985-1994的9年運行中,由于過電壓問題嚴重,不得不在線路上裝設100%補償的并聯電抗器,結果最多只能送160萬千瓦。到后來前蘇聯發現很難根本解決特高壓中出現的無線電干擾、可聽噪聲、工頻電場和磁場等問題,而且特高壓存在很大的技術風險,送電能力也沒預想中的好,既不安全,又極度浪費投資,不得不永遠降壓50萬伏運行了。直到現在,俄羅斯也沒大力發展特高壓。
以節約資源而著稱的日本當然不愿在特高壓上落后。實際上,日本在特高壓輸電關鍵技術研究和特高壓設備研制方面開展了前瞻性、基礎性和實用性的試驗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大批世界水平的重要成果,為特高壓輸電技術的工程應用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但日本的特高壓建成后并未按照原先預定的1000千伏運行,而是降壓到500千伏運行。這其中有幾個重要原因,其一,日本地域比較狹窄,對遠距離大功率輸電沒有那么高的需求。其二,國內經濟增長趨緩,電力負荷增長緩慢,無負荷需求。其三,當時世界上出現過幾次大面積的停電,而主要是因為電網范圍過大,電網結構不夠合理,導致局部停電影響整體。日本也認為將大電網分散為若干獨立的小電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大面積停電。由于以上原因,日本到現在都是500千伏電壓運行,也沒怎么發展特高壓。
美國最初在特高壓方面也做了很大的投入,但2003年美加大停電事故讓美國覺得:任一處故障都影響整個交流同步網, 同步網愈大, 線路愈長, 電壓崩潰和穩定破壞愈嚴重, 更易連鎖反應造成整個電網大停電。后來美國又經歷了幾次大面積的停電事故,這些事故促使美國開始從電網結構上研究怎樣保證電網的安全問題。后來美國能源部對美國的電網規劃是,建立由東岸到西岸,北到加拿大,南到墨西哥的跨越全國的主要采用超導體技術和直流輸電骨干網架,特別是對東、西各個特大網區,采用直流隔離變成更多的“分區”,縮小每區的范圍,而且認為現有超高壓已滿足發展需要,不需要交流特高壓。所以美國到現在都沒大力發展特高壓。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