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數那些可能在2014年退出中國市場的化妝品品牌
雅芳作為最早進入中國的一批跨國化妝品牌因渠道定位不明節節敗退
6、LG蝶妝
作為LG樂金公司在中國的大眾品牌,蝶妝在運作中國從主攻百貨店到后期轉戰二三線市場并下沉專營店,可謂一波三折。然而,就市場業績看,該品牌依舊處于低迷態勢。
浙江某代理商曾與蝶妝有過八年深入的合作,但最終在2012年無奈放棄。“百貨渠道的銷售在持續下滑,最差的柜臺單月的銷售只有3萬元,最好的不過10萬元,再做下去虧得更狠。”該代理商認為,韓國經營團隊對中國市場的不了解是品牌發展的癥結所在。不善營銷使得蝶妝在百貨店中無法與“三歐”相抗衡,不懂專營店渠道特點又使得新系列難以推廣發力。在業界看來,2011年是蝶妝在華發展的谷底,近兩年在深入與專營店溝通調整后部分市場出現一些轉機,但全國市場依舊不容樂觀。有代理商直言,在中國市場幾乎沒見過哪個品牌落幕后還能華麗轉身的,過多的粉飾都是自欺欺人。縱然價廉物美,沒有品牌口碑和影響力,沒有一個運籌帷幄的團隊,品牌就沒有騰飛的翅膀。
7、嬋真
陣痛還是猝死,2014年將是嬋真最關鍵的一年了。2013年取締中國總代理,調整運營方式,讓嬋真有點“傷元氣”。原本全國78個百貨店網點,現在只剩下27個,經銷商還損失了30%。失去百貨渠道,流通成為嬋真現在最跑量的渠道,長久下去,對品牌形象的樹立十分不利。然而,被擠出百貨之后,要想再擠進去難度已經成倍增加。專營店渠道和免稅店渠道等新渠道的運作,目前又沒有看到起色。雖然嬋真在中國不屬于“病入膏肓”,而且韓國人調整中國市場運營模式的初衷也是為了把市場做得更好,但是任何改革都必然付出代價,這種代價能不能被承受,現任嬋真掌門人在中國市場的改革上,最終是成為“戈爾巴喬夫”還是“鄧小平”,就看2014年了。
8、雅芳
“AVON”來自莎翁筆下一條美麗神秘的河流。在全球久負盛名的品牌在中國卻節節敗退。究其原因是因為雅芳在渠道上一直搖擺不定,“沒有在一種策略上持之以恒,零售勢頭較好的時候突然轉為直銷。雅芳的調整損害了合作伙伴的信心,頻繁的開店關店對消費者也是一種不好的信號,公司銷售模式變來變去,只能讓消費者離品牌越來越遠。”某渠道商直接吐槽道。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