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larWorld再次發難 求美商務部查中企逃避雙反關稅
美國自2012年底對中國進口的光伏產品征收31%的雙反關稅
曾挑動歐盟和美國向中國企業發起“雙反”的德國光伏企業SolarWorld美國子公司日前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和美商務部分別舉證,稱中國大陸企業通過在臺灣組裝光伏組件而逃避美國征收的額度為31%的關稅。自2012年底裁定中國光伏企業對美國市場傾銷以來,美就對中國進口的光伏產品征收高達31%的懲罰性關稅。SolarWorld要求上述兩個部門就此展開調查,并對來自臺灣的電池組件也課以重稅。
SolarWorld是推動美國對中國光伏企業實施雙反的主使者,之前的行動得到了美國光伏行業的支持。然而這一次情況有所變化,美國太陽能產業協會
(Solar Energy Industries Association, SEIA)已經明確表示反對,稱不希望看到貿易沖突升級,因為這些訴訟是一把兩面刃。同時,業內人士指出,美國并沒有兼顧經濟效益與規模的本土電池和組件產商,因此SolarWorld的訴求是“無理取鬧”。
臺灣光伏企業表示,SolarWorld公司動輒發動申請非技術性貿易障礙,這次喊出所謂要彌補政策漏洞而對臺廠開刀恐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主要理由在于:首先臺廠在中國大陸建廠主要為了區域內需持續成長的需求;其次中國大陸組件產商購買臺灣電池的自由貿易行為已是全球分工的常態,兩岸之間的貿易往來本不受美國政策管束;再者,臺灣直接出口美國的電池與組件比率并不多,主要是采用臺產電池的中國組件終端系統占到美國進口總量的兩到三成。
業內人士指出,若美國未來對臺廠電池組件加稅三成,隨供應鏈轉嫁使臺灣銷美國離岸價格(FOB)將高于目前的每瓦0.35-0.48美元,到岸價(CIF)等也將同比率升高。由于日本市場對臺灣電池組件的需求也在不斷擴大,在供需吃緊的情況下,一旦美國方面對臺灣組件加稅,無形中將進一步推動臺灣光伏產品的報價上漲,并增加美國光伏項目的建設成本,反而更不利美國下游市場的規模發展速度。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