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蘭素史克事件或只是由頭 反腐還是逼藥企降價?
反腐還是逼藥企降價?
從公安部披露的細節看,GSK涉事高管利用旅行社等渠道,采取直接行賄或贊助項目等形式,向個別政府部門官員、少數醫藥行業(行情 股吧 買賣點)協會和基金會、醫院、醫生等大肆行賄,以促進藥品銷售。自2007年起,GSK向超過700家旅行社和咨詢公司轉移資金高達30億元。
實際上在多年的市場操作之中,上述體系已經運用得非常成熟,制定藥價時也會考慮包含這部分成本,因此現在的藥品價格也被稱作“含賄價”。根據正在接受調查的GSK高管披露,這部分推廣和回扣成本占總藥價20%~30%。
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GSK賄賂事件的出現歸根結底與中國“以藥養醫”的特殊國情分不開。在法律法規層面,商業賄賂“零容忍”,而在現實層面,有些企業認為不賄賂就無法取得政府、醫院和醫生的支持,因此無法爭奪市場。
前述分析人士還表示,此次事件可能會引發國家相關部門對制藥企業的排查,有可能是國家整治藥價虛高的一個信號,國家可能將葛蘭素史克“賄賂門”事件當作逼藥企降價的信號。
“這次有關部門可能把GSK作為抓手和樣本,不見兔子不撒鷹,這就像對待外企奶粉企業一樣,目的是逼這些企業降價。”該人士表示,“按照目前的數據,GSK用于賄賂的成本占藥品成本的30%,那么,理論上看,藥品的降價空間起碼是30%。”
此外,該人士表示,在這一輪博弈中,可能會有企業率先降價,這個藥企如果是GSK也不會令人意外。
定價改革時機或來臨
實際上,2005年以來,國家發改委多次降低外資藥品的價格,但是一直無法觸及外資高藥價的根本。
以羅氏公司生產的頭孢曲松注射劑(1g)為例,該產品原先在我國售價為93.8元,2010年國家發改委要求該公司將該產品價格下調,如今價格為65.7元。但是同品種的國產仿制藥,在我國某些省市招標中,價格已經低至1元左右。類似的案例不勝枚舉。
據悉,政府也曾與企業進行過博弈,國家以進入醫保或者納入基本藥物等優惠條件,吸引部分外資藥品主動降低價格,但是并沒有取得明顯效果。
巧合的是,在本月17日,朱德政在2013年醫藥百強發布會上透露,要改革藥品定價方法,探索對部分進口專利藥品進行全球價格聯動。
朱德政在會上提出了三點改革的初步思考。其一,改革定價方法,包括改進以成本為基礎的定價方法,逐步引入藥物經濟性評價方法;對部分藥品(進口專利藥),可參考國際市場特別是與中國經濟發展水平相當的市場價格;對專利藥品給予價格保護,保持價格相對穩定;探索定價方式改革試點。
其二,改革單獨定價政策,逐步縮小目前原研與仿制之間的價格差距;其三,要改革流通環節加價政策,包括加強藥品出廠價格調查監測工作;探索有效方法,對流通環節的實際加價率進行控制;對醫院藥品銷售加價率政策進行改革,逐步降低15%加價,探索試行差別加價政策等。
而在本月初,國家發改委針對包括葛蘭素史克等在內的數十家醫藥企業展開成本調查,稱這是為了解和掌握藥品生產流通過程中的成本、價格及有關情況,及時制定調整藥品價格。調查內容為相關企業2010~2012連續三年全部藥品生產、銷售、成本費用及價格等有關情況。
前述分析人士表示:“現在進行藥品定價改革可能是很好的時機,一方面國內企業研發能力逐步增強,一些國產新藥在一定程度上可與外資品種分庭抗禮。”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