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葡萄酒遭雙反 中國酒業應借機打造民族品牌
歐盟葡萄酒遭雙反 中國酒業應借機打造民族品牌
商務部已對歐盟葡萄酒立案進行“雙反”調查,中歐的“雙反”貿易戰打響。“雙反”調查勢必影響到我國的紅酒市場,但今后何去何從,還未可知。有關人士建議,我國紅酒業應該借此機會,提高質量,擴大市場份額,積極打造自己的民族品牌。
商務部立案對歐盟葡萄酒“雙反”調查
7月1日,商務部網站發布公告對原產于歐盟的進口葡萄酒進行反傾銷和反補貼立案調查。本次調查范圍為原產于歐盟的進口葡萄酒,具體為“以鮮葡萄或葡萄汁為原料,經全部或部分發酵釀制而成的,含有一定酒精度的發酵酒”。本次調查自2013年7月1日起開始,通常應在2014年7月1日前結束調查,特殊情況下可延長至2015年1月1日。
商務部進出口公平貿易局負責人表示,本次調查是由中國葡萄酒產業向商務部正式提出申請,指控原產于歐盟的進口葡萄酒以傾銷、補貼等不公平貿易方式進入我國市場,對我國葡萄酒產業造成沖擊,要求商務部發起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經審查滿足立案條件后,商務部依法決定立案并進行調查的。該負責人表示,5月15日商務部正式收到國內產業遞交的書面申請,要求對原產于歐盟的進口葡萄酒進行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6月5日,商務部就上述事宜通知歐盟駐華代表團,并邀請歐盟代表就申請書指控的補貼項目進行立案前磋商。6月17日,中歐雙方代表舉行立案前磋商。6月21日,歐委會向商務部提交了關于反補貼調查的書面評論意見。
歐盟對華出口葡萄酒的國家主要是法國、西班牙、意大利、德國,2012年上述四個成員國對中國葡萄酒出口數量分別是14.01萬千升、7.14萬千升、3.12萬千升和0.38萬千升,四國合計出口量占到了歐盟對華總出口量的96.33%。
據統計,從2009年到2012年,我國從歐盟進口葡萄酒由6.4萬千升上升到25.7萬千升,年均增幅達到59.83%。2012年從歐盟進口葡萄酒的金額是10.4億美元。
中歐打響“雙反”貿易戰
中國酒業協會葡萄酒分會秘書長王祖明說,過去由于歐盟葡萄酒有巨大的生產能力和出口潛力,幾乎所有中國葡萄酒企業都強烈感受到了來自歐盟進口葡萄酒的沖擊,經營狀況、經營業績和市場份額下滑嚴重。
據有關方面研究,歐盟是全球最大的葡萄酒產區,產量占全球總量的69%,其向我國大量低價傾銷,搶占市場的意圖非常明顯。歐盟每年對葡萄酒的補貼是在13億歐元左右。有些歐盟國家對出口進行補貼,但是因為擔心引來反傾銷的指責,這些國家逐漸將直接補貼改為間接補貼,例如參加展會或到中國投放廣告,有相應費用補貼。
我國此次的雙反調查涉及的反補貼調查的范圍,包括第三國市場推廣補貼、葡萄園重建和轉型補貼等20多項補貼。商務部表示,對于此次補貼調查,利害關系方和利害關系國(地區)政府可向商務部進出口公平貿易局申請參加應訴,也可向商務部產業損害調查局申請參加產業損害調查活動登記,同時提供相關證據。
商務部進出口公平貿易局負責人指出,中國調查機關對此次調查將嚴格遵守中國相關法律規定,并符合WTO相關規則的要求。
事實上,就在歐盟于6月5日宣布對進口自我國的光伏產品征收臨時的懲罰性關稅之際,商務部隨即宣布,將對進口自歐盟的葡萄酒展開反傾銷反補貼調查。我國這次對歐盟葡萄酒進行的“雙反”舉措被外界視為中方對歐盟對華光伏產品征收臨時反傾銷稅的反制舉措。對此,中方稱對歐盟的葡萄酒展開雙反調查“談不上報復”。不過業內人士認為,即刻出擊葡萄酒絕非偶然。
有關分析認為,中國和歐盟國家的貿易糾紛中,歐盟對我國的光伏雙反,案件涉及金額高達1300億元,而我國對歐盟葡萄酒雙反,涉及的歐盟出口中國的葡萄酒貿易總額,一年不過十幾億美元。兩者根本不是一個級別。業內專家認為,在中歐的貿易戰中,中國政府尚有牌可打。若雙方在多起相互關聯的貿易摩擦中談判陷入僵局,接下來貿易戰中中方可能打出的牌則是多晶硅雙反。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