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產業持續慘淡 國際巨頭告別中國市場
暫別中國市場
數據顯示,進口動力煤占沿海煤炭調入量的比重已經從2008年6.8%增長到2011年的21.7%,去年達到27.8%,今年這個比例有望達到33%左右。
黃騰分析,中國已連續4年成為煤炭凈進口國,同時連續兩年成為世界第一大煤炭進口國,今年煤炭的凈進口量會超過3.5億噸,但進口的增量僅是擠占國內煤應有的市場,“目前國內煤價跌得厲害,外方參會者感受到原先期待和真實市場的分離”,大會開會后,中國市場的真實需求會傳遞到國際煤市。
上述廈門國貿負責人承認,近期印度和印尼達成了一單500萬噸的煤炭進口合同,在此背后是印度日趨增長的電力需求,“如果不是印度的因素在支撐,國際煤價早已大跌”。
據前瞻網了解,2012年中國煤炭進口量為2.9億噸,占據世界10億噸左右國際煤炭交易量的近30%,對世界煤市的影響舉足輕重。在煤炭進口增長的背后,是港口庫存的高企。4月18日港口庫存統計數據顯示:秦皇島庫存622.7萬噸,曹妃甸為410萬噸,京唐港為222萬噸,天津港[0.00% 資金 研報]為358.5萬噸。
“我們還有印度、臺灣、日本和韓國等地區可以選擇。”林川對此表示,臺灣、日本和韓國多要高卡數煤種,出價相對中國大陸客戶要高,有的價差甚至可以達到7美元/噸;印度低卡高卡的都有需求,其出價亦相較中國大陸客戶為高。
談及由于頁巖氣革命導致美國煤對國際市場的沖擊,林川對此并不擔心。“美國運距太遠,終端市場對時間要求很短,時間太長了中間市場波動又過大。”他說,目前和中國大陸客戶大價格方面沒有實質性進展。
章琪表示,由于市場供給過剩,電廠拿煤意愿不強烈。因為一船一議過于繁瑣,“像進口煤現在簽的一般都是三個月的小長協,不會放大到整個年度”。
“我們今年的進口目標暫定在500萬噸,與去年相同。”上述廈門國貿人士表示,沒有做出增量計劃,是基于對全年市場成交量清淡的判斷。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