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光伏業“聲援”中國同行 對華雙反或放緩
據前瞻網記者獲悉,近日,歐洲平價太陽能聯盟向歐盟貿易委員卡雷爾·德古特遞交一封“公開信”,引發了各界關注。
在這封獲得了歐洲20多個國家700余家光伏企業、1024名企業高管認同并聯合署名的公開信看來,“歐委會對中國太陽能電池板的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最終決定實施懲罰性關稅,可能對歐洲光伏企業產生巨大的負面作用,阻礙歐洲太陽能行業增長”。
作為歐洲光伏業的“心聲”,同時也作為歐洲光伏業對中國同行的一種“聲援”,人們寄希望于這封“公開信”能夠影響6月即將公布的歐盟對華光伏電池板反傾銷調查初裁結果。
對此,幾位業界高管也認為公開信將在一定程度上對初裁乃至終裁結果起到緩和作用。但與此同時,不論歐洲“雙反”最終結果如何,歐洲始終將是他們市場布局的重點。
“雙反”調查結果
或因公開信而緩和
歐委會分別于去年9月和11月啟動了對中國太陽能電池板的反傾銷、反補貼調查,此外,其還于今年3月6日實施了對中國光伏產品的強制進口登記。
“強制進口登記是面對所有光伏產品的,較原先僅針對中國光伏電池、玻璃的范圍擴大了。有了強制登記日,歐盟便建立了對進口中國光伏產品的追溯期(強制登記日到終裁日),一旦歐盟于終裁時提出追溯,則中國光伏產品還需補繳追溯期的懲罰稅。”一位光伏企業人士介紹。
按照歐盟相關法規,歐委會將在今年6月前后公布反傾銷調查初裁結果,而其于去年11月啟動的反補貼調查,目前尚需經歷9-10個月的調查期。
英利法務總監樊振華表示,“歐盟最終是否對華采取追溯機制,要等6月份初裁結果公布后才能得知。而若明確采取追溯,執行追溯則要等到12月終裁結果發布后”。
由此可見,6月份歐盟將公布的反傾銷調查初裁結果事關重大,其不僅關系到歐盟將對華太陽能板征收的的懲罰性關稅稅率,亦將關系到歐盟是否對華光伏企業采取追溯機制。
如今,這封表達了歐洲光伏業“心聲”的公開信,承載起扭轉這起涉及中國企業對歐盟出口金額高達210億歐元(約合273億美元)的貿易案的一絲希望。
晶科能源全球品牌總監錢晶表示,歐洲光伏企業的集體反對抗議,會對歐盟施壓,從而暫時減緩裁定的時間以及重新考慮稅率標準,但原則上應該不會輕易取消雙反的決策。
在錢晶看來,歐盟可能會與我國協商,以得到一個雙贏或至少不雙損的結果。輝倫太陽能市場部經理袁全表示,“這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對"雙反"結果起到緩和作用,例如降低懲罰性關稅比例,或者減少涉案產品品類”。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