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限購令引發奶粉荒 最大受益者還是洋品牌?
國內消費者鐘愛洋奶粉
香港政府出臺奶粉限購令之后,內地市場出現奶粉荒,消費者對奶粉安全的焦慮情緒也隨之蔓延。
“現在基本沒法做奶粉(港版)生意了。”林先生這樣說。林先生是拿著香港身份證的深圳人,做了十幾年的奶粉(港版)水貨生意。3月1日,香港政府出臺奶粉限購令,規定離境人士所攜帶出境的奶粉每人不得超過兩罐,違者可被罰款50萬港元及監禁兩年。這讓內地港版水貨奶粉的貨源嚴重受限。
事實上,香港出臺奶粉限購令并不意外。此前,美國、新西蘭、澳大利亞、德國、荷蘭等國家的賣場也推出過限購措施。這背后是基于對安全奶粉的焦慮,不少消費者熱衷于購買國外當地的奶粉,也催生了大批奶粉代購商。
不過限購令讓海外代購渠道受挫。業內預測,不少消費者會轉向國內市場的奶粉,但最大的受益者還是國內市場的洋品牌。
限購令引發奶粉荒
目前國內代購的海外奶粉大部分是先運到香港中轉,然后通過深圳的海關及運輸公司進入內地。
香港奶粉限購令在一定范圍內引起了不小的奶粉荒。
據前瞻網記者了解,港版奶粉進入國內市場跟其他水貨類似,水貨商在香港向當地奶粉供應商集中采購,然后讓人在地鐵沿線分貨,在深圳羅湖過境,最后在深圳的接貨人把所有產品包裝整合。而每人只能帶兩罐奶粉的限購令讓港版奶粉的過關成本大大提高,而且數量受限。
目前,國內專賣店、淘寶代購網店的港版奶粉每罐價格平均上漲了30元左右,部分品牌甚至上漲了60元,還有不少網店暫停了港版奶粉的代購。“現在基本沒法做奶粉(港版)生意。”林先生說。很多代購商停掉了奶粉代購業務,加大了嬰幼兒用品業務。
事實上,現在經營困難的不單是港版奶粉代購商,備受國內消費者歡迎的新西蘭、荷蘭、英國以及德國等地奶粉的代購生意也很難做。去年以來,美國、新西蘭、澳大利亞、德國等國家相繼推出針對“水客”的限購令,如去年9月,新西蘭部分超市貼出中文標注的“奶粉一人一次限購兩罐”的限購令,今年1月份,德國的大型超市“DM”對當地的嬰兒奶粉品牌特福芬、喜寶等進行限購,每人限購4盒。“我跑了3個超市只買到1罐奶粉,很多超市的奶粉貨架是空的。”近日一位在德國出差的人士介紹,現在德國一部分超市對奶粉實施限購措施以保證正常銷售,部分沒有限購的超市被買斷貨。顯然,這限制了從海外終端市場獲取貨源的小代購商生意。
而直接向海外當地奶粉渠道商拿貨的奶粉代購商生意也受到限制。一位曾從事新西蘭奶粉代購生意的人士透露,現在向新西蘭當地奶粉渠道商拿貨必須要有奶粉出口證書,而這個證書非常難拿,包括首先要在新西蘭當地成立公司,然后要有自己的倉庫,而奶粉倉庫對通風、溫度等方面的要求很高。“成立公司、投資倉庫等投入很大,而且走正規渠道要交納高額的稅收,再加上現在國內的奶粉代購業務競爭已經很厲害,每罐新西蘭的水貨奶粉只賺二三十元,所以我還是放棄了這塊業務。”在去年上半年,她生意好的時候每個月能賣掉3000罐奶粉,但即使這么大的銷量也讓她在當地政府給出的門檻前止步了。
還有,目前國內代購的海外奶粉大部分是先運到香港中轉,然后通過深圳的海關及運輸公司進入內地,基本上沒有什么關稅,因為香港是一個零關稅的自由貿易港口。而香港限購令讓海外代購奶粉的通關費用,主要是運力成本也隨之上漲,所以目前海外代購奶粉的價格也是一片漲聲。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