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會“失控”?馬化騰恐怕要失望了
工信部電信研究院副總工程師陳金橋認為,對于提供管道運營商來講,會擔心自己為他人作嫁衣,原來的千億級語音業務,幾十億或者幾億量級的數據增值業務,今天都面臨著被其他業務替代,用全新的模式提供。這對國內三大運營商而言,無疑帶來了巨大的威脅。
對于微信和運營商,騰訊董事會主席兼CEO馬化騰曾接受《中國企業家》專訪時表示,未來一定要走向合作,慢慢雙方都會認識到這其實是雙贏的。他指出,用戶在微信里面發語音消息、使用朋友圈,是一個社交網絡,而微信后面再疊加的開放平臺、各種應用,與運營商的服務完全不重合,另一方面微信其實也大大地增加了數據流量。
“但是運營商基礎設施建設的成本確實高,轉嫁到消費者,這個資費還是挺貴的。一開始運營商在推動數據的時候都在送,現在送不起了不敢送,更不要說不限流量了。所以說這也是我們這次在建議里面呼吁的,一部分屬于國家基礎設施應該由國家承擔,一部分由企業承擔,這樣會比較合理。”馬化騰說。
除了來自運營商的壓力,在另一方面,手握4億用戶的微信,如何尋找到盈利模式亦是騰訊要思考的問題。3月10日,馬化騰在參加“兩會”的間隙清楚表明,微信將加快商業化的步伐,“業界共識以及海外其他微信類產品半年多的實踐都說明,微信在增值服務,尤其是移動社交、游戲方面,有比較清晰的商業模式。”
事實上,微信的商業化正逐步開始。雖然前景還不太清晰,但人們已開始潮水般涌向微信平臺,希望捷足先登、分得一份羹。被寄予太多期望的微信,能否在商業價值與用戶體驗之間達成平衡,照常讓當前用戶覺得是好用的通訊工具呢?
去年11月,微信曾發生一起“失控”事件:蘑菇街和美麗說通過微信進行無差別病毒轟炸,有的微信朋友圈幾小時就被各種好友的“心理年齡測試”和“性格測試”刷了十幾屏,蘑菇街、美麗說誘導用戶分享后,查看結果加關注,才可以看答案。連馬化騰自己的高端私密微信圈也被刷了。于是,小馬哥大怒,立馬讓張小龍封了微信分享鏈接。
無疑,商業化之路會遭遇平臺監控等難題。如何把控微信上的信息流,如何有效監管第三方應用,這無疑將是微信商業化之后的巨大挑戰。要知道微信“失控”,這可不是馬化騰希望看到的。
“騰訊更希望做成一個平臺,不要自己去把某一個行業做得太深。最近手機上有一些好的應用,玩兒法各式各樣,往往都是用戶自己創造出來的,可能我們都沒想到。我覺得最理想的方式就是構造一些很簡單的規則和網絡層的連接,然后把復雜的商業模式交給外面的這種合作伙伴或者是個人,讓每個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用戶群,我覺得這個生態會比較健康。”在馬化騰看來微信最理想的方式是構造簡單規則。
如今,無論是運營商還是關注互聯網的人群,都開始關注和解讀微信,更有關于對于微信下一步商業價值的各種猜測和研究。也許這就是一個產品最牛逼的地方,競爭對手擔心它,用戶體驗和贊美它,都還會關注它的未來。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