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環保投資4萬億 環境問題為何沒有大改觀?
霧霾天氣、沙塵暴、空氣污染……中國環境保護已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
“下決心解決好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大氣、水、土壤等突出環境污染問題,用實際行動讓人民看到希望。”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對社會廣泛關注的環境污染問題給予積極回應。
一些代表委員在審議報告時指出,我國政府始終沒有放松環境治理,保守估計最近10年用于環保的總投入應在4萬億元左右,之所以環境問題仍沒有大的改觀,癥結之一是環保投入上存在“低效癥”。他們建議,“好鋼用在刀刃上”,在進一步加大環保投入的同時切實提高利用效能。
地方保護主義是禍根
一些代表委員指出,導致我國在環保投入上效率低下的原因很多,但主要的原因還是一些地方、企業在環保問題上手法翻新造假,以及一些地方化政府唯GDP論的舊思維誘發的地方保護主義。
“環保治理效率低,一個重要原因是我們的治理體系系統性不強,頭疼醫頭,各個環節缺乏銜接。”全國人大代表、東兆長泰投資集團董事長郭向東說。另一方面,環境治理中“造假現象”是禍根——許多環保設備“睡大覺”,花的錢“打水漂”。有環保設備,污水卻從別的管道偷排;上級檢查時,才開啟環保設備;采購設備時做手腳,導致環保檢測數據失真……
據前瞻網記者了解,2012年9月,環保部環境安全百日大檢查監督組發現,中石化廣東湛江東興公司部分生產廢水通過雨水系統直接外排,而另一下屬公司湛江新中美公司擅自拆除廢水處理裝置,污染物可通過閥門切換,直接排入雨水溝。
“污水處理廠等治污設施形同虛設的狀況在全國并不少見。”全國人大代表宋心仿說,出現這些情況,往往是部分企業唯利是圖,在當地政府的保護下肆意妄為。一些地方政府抓環保是搞花架子和面子工程。
環保投入須成“硬約束”
“當前治污的關鍵,就是要把環保投入變成‘硬約束’。我國經濟總量大,但環保投入相對小,應提高環保投入占GDP的比例。”全國政協委員、環保部副部長吳曉青說。
一些代表委員建議,未來十年,環保投入占GDP比重至少要提高到2%,甚至3%。“當前環保投入仍然不足。”全國人大代表、山西潞寶新能源[5.10 -1.35% 資金 研報]集團董事長韓長安認為,我國發展這么快,環境污染問題如此迫切,政府對環保的投入力度應該更大。
全國人大代表、海南大學校長李建保說,全國人大已經制定了30多部環保法律,現在最大的問題是法律的執行和落實不到位。必須嚴厲打擊一些地方包庇不法企業、在環評上弄虛作假、在環測上暗箱操作、在信息公布上秘而不宣的違法行為。必須通過環境執法讓地方政府和企業痛知什么是不能觸碰的紅線,這樣才能保證污染永遠被擋在外面,才能給國家、給百姓營造一個健康的環境。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